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税法》课程内容开发

时间:2022-08-03 01:05:18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税法》课程内容开发

[摘 要]以涉税业务的实际工作任务确定教学任务,从各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到税款缴纳、申报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过程,以完成税额计算、纳税申报等工作任务的成果为课堂教学中心,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本文简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税法》课程内容的开发思路及开发结果。

[关键词]职业能力 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线,以知识本身的内存逻辑结构而展开的平行体系,是以老师“教”为中心的。

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者接近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过程。

一、《税法》课程内容开发思路

1.确定课程目标

本课程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做为总体目标。通过学习能办理企业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并掌握和学会报税流程,使学生毕业即能从事企业报税员工作岗位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课程内容开发原则

(1)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2)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调”学”和“做”一体、“工”与“学”结合,即理论提升与实践技能提升相辅相成、呈螺旋式上升。

3.课程内容开发思路

把企业报税员日常的基本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教学学习项目,根据报税员的职责和能力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形成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纳税业务的工作步骤,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知识点融入到设计的教学项目中,整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设计纳税情景进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积极完成学习工作任务。

二、《税法》课程开发过程

通过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为依据进行的课程改革,根据课程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对哈尔滨华特科技有限公司及哈尔滨高经税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调查,听取了他们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在调查中我们重点针对办税员职业岗位的设置、办税员岗位对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及其他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归纳与思考,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分析,重新整合了《税法》课程内容。围绕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了相应的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设计找到了工作任务这一载体,围绕这一载体我们得出了完成每一个工作项目所应该得到的最终标志性成果――或是向税务局提交某一个税种的纳税申报表,或是某一个企业的税务登记表,等等。在课程改革中,学生也逐步明白本课程不是要他“知道什么”,而是要他“做出什么”。教学项目确定后,由企业专家进行评价,根据企业的评价对教学项目进行调整,直至得到企业的认可。

每个教学项目下与企业共同开发了若干个和企业工作过程一致的工作任务,开发这些工作任务时,广泛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做到课程工作任务和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以提高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同时,我们还把企业真实的各种报表选回来,在技能训练时来仿真操作填写。课程内容开发完成后,再次由学生、教师、企业专家进行评价,然后修改。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形成“做”、“学”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

三、《税法》课程开发的结果

根据对企业岗位的分析,学完《税法》课程,学生应具有下列职业能力:

1.掌握企业开办、变更、修复业及注销时相关税务处理,准确地填写相关的申请表、登记表;

2.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能准确地计算各种税的应纳税额;

3.掌握我国发票管理制度,能够正确地处理涉税发票;

4.掌握各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写规范与纳税申报的流程,能准确地填写申报表及申报纳税;

5.税收违法的处理;

6.能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资料归档。

为了适应企业办税员业务岗位的需要,课程直接对应企业的办税员业务岗位,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系统化的办税员的工作内容,教学项目的设计以办税工作任务为载体,把税收相关的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各个办税项目中。根据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和企业岗位工作,将《税法》课程分成为四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下设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以要完成的任务为导向,引出知识内容和应进行的实践训练。具体项目和任务如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材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上一篇: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对策分析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商品陈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