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VB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08-03 12:43:00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VB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独立学院计算机教学中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分层分类模式进行教学的观点。描述了该模式在VB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该模式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模式也可推广到独立学院的英语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中。

关键词:分层分类模式;VB教学;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19503

作者简介:裴承丹(1983-),女,湖北荆州人,硕士,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学科教学、软件工程。

0引言

计算机教学当前已成为独立学院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独立学院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多从传统公办高校照搬过来,即以行政建制的班级为单元,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导致了很多问题:一方面,公办高校学生基础比独立学院学生好,他们所采用的多理论、少实践的方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与调整,逐步减少了理论,增加了实践的课时,但是,同样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高校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加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要。随着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调整,如何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及学习目标的差异性,以课堂为单元,按照各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不同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类,同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体现层次性,是当前独立学院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来看,短时间内很难大规模地增加教育资源,但又要提高办学质量,树立学校品牌,增强学生信心,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分层分类教学模式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既不需要大量增加教育资源,又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在独立院校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分层分类教学模式介绍

1.1涵义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是一种在集体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它融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试图在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种构筑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互补,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达到培养与补差并举。

1.2理论依据

分层分类教学理论的心理学依据:由于学生个性形成的因素复杂,学习能力必然会因人而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水平必然不同,所以,我们对不同的学生应视具体情况而提出不同的要求。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提出了一种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定学习水平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他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遗传与智力,而在于家庭与学校的环境条件。因此,他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掌握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学校所教的知识”。

分层分类教学理论的教育学依据:教育学明确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则,它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出发力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获得最佳的发展,体现教育公平。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在VB教学中的实施

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为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了一门“程序设计基础课”,并以Visual Basic语言作为讲授语言。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全院大一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上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标准。

2.1学生分类

考虑到我院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各不相同,再加上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也有差别。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值对他们进行了分类。

对于经济、法学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能帮助他们完成什么工作。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些Windows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学会一些基本的控件和对话框的设计方法。我们把这部分学生归为A类。

对于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掌握程序设计基本的一些概念外,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过程和函数的设计等知识。我们把这部分学生归为B类。

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外,最好能够具备自行开发程序的能力,这就需要掌握数据库等知识,以便学生在较深层次上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来应用计算机。我们把这部分学生归为C类。

当然,这只是粗略的一个分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课程内容分班,而不是严格按照专业分班。

2.2教学内容分层

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目标,我们将VB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并相应地分成了3个模块,如图1所示。

图1VB教学内容分层

“程序设计基础”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VB集成开发环境的介绍;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的步骤;对象的概念、窗体和标准控件的介绍;数据类型、常/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程序结构及编码规则;结构化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常用控件和通用对话框的设计。该部分的教学重点在于三种基本结构的讲授和常用控件的用法,以及对话框的设计方法。本部分总的计划课时为32课时,上机学时安排为16课时,上机实践主要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验证。

“应用开发基础”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菜单的设计、多重窗体设计、鼠标和键盘操作;数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自定义类型及其数组;过程和函数的设计。该部分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组的概念及操作,让他们掌握过程和函数的编写方法,并能利用这些解决小规模的实际问题。为了强调这部分的实践功能,我们特意加入了基本应用实践部分,就是结合该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本部分总的计划课时为28课时,其中课程设计占8课时。另外,本层次课程内容的安排,基本上实现了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的对接,学生达到本层次的教学目标后,可以直接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综合应用实践”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数据系统控件,文件的结构及操作方法;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关系数据库基础,VB数据库访问,记录集对象;数据库综合应用等。为了让学生具备中型项目开发的能力,本部分增加了综合项目实践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际项目(以学校水电管理系统为例)。本部分总的计划课时为36课时,其中综合项目设计占16课时。

学生通过对“程序设计基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达到A层次的目标;在达到A层次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开发基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达到B层次的目标;在达到B层次的基础上,通过对“综合应用实践”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达到C层次的目标。

2.3教学方法分层

根据不同教学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也分成了三个层次。A层次以“浅讲多练”为主,减少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的讲授,重点讲解Windows程序设计的基础和一些操作性的内容,如控件的基本操作、界面的设计等;B层次以“精讲精练”为主,在讲授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小型系统程序设计的知识,如数组和自定义类型、过程与函数的设计等,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实现一个小型的信息系统; C层次以“深讲多练”为主,在讲授B层次内容的基础上,讲解一些综合性的程序开发知识,如从文件中读取系统所需数据、通过编程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要求学生具备中型项目开发能力。

2.4考核与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采取多层次的考核评价办法。对于A类学生,着重考核其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主要针对“程序设计基础”模块进行考核。对于B类学生,着重考核其基本应用程序设计的能力,主要针对“应用开发基础”模块进行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小型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对于C类学生,着重考核其综合应用的能力,主要针对“应用开发实践”模块进行考核,要求能完成中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3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意义

(1)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并可以量力而行。这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学内容后,可以促使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冲刺,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综合性编程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4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较好较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它的实施也会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1)学校教务部门工作量较大。从学生的水平测试决定学生层次,到最后分班和排课,以及学生在不同层次之间迁移,都由学校统一管理和安排,这会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2)不同专业的学生被打散上课,在教学时间安排和学生管理上会带来一定的困难。从教学时间安排上来看,学校需要在同一个时段安排上全院的公共计算机课,这样,各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的安排才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从学生管理上来看,教师对学生到课情况的了解就不能像以前按行政班上课时那样,由班导师或班长来记录,而是按实际上课的学生名单来记录。

虽然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实施,将会为我院的计算机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助于教师最优化地制定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内容,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此模式也适合推广到独立学院的英语、高数等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小丹.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可行性探讨[J].湖湘论坛,2006(2).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程向阳.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教育探索,2005(9).

[4]孙玉明.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8).

Application of Lamination Teaching Mode in VB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mod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this paper proposed lamination teaching mode in computer teaching and described the detailed measures took in VB courses using this mode. The application of lamination mode gave prominence to students' mainbody status, stimulated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nd cultivated their creative ability. This mode can also be popularized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nd higher mathematic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Key Words: Lamination Teaching Mode;VB Teaching; Independent Colleges

上一篇:浅析玉米生育期的需水特性 下一篇:任务驱动及思维导图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