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要考虑信息收纳的可行性

时间:2022-08-03 12:27:01

征信要考虑信息收纳的可行性

观点

当我们在热烈探讨究竟哪些个人信息该纳入征信系统的时候,应该先考虑这些信息被纳入的可行性。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分中心透露,偷漏税记录将进入个人征信系统。征信系统的话题再次甚嚣尘上。

近年来,针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各种事件和传闻,林林总总。2008年,先是公积金缴纳信息和贷款信息进入了征信系统。今年,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酒后驾车等都将相继传闻要被列入。

主管部门将个人征信系统概况为: 由一个专门的机构给每个人建立一个“信用档案”(即个人信用报告),再提供给各家银行使用。这种银行间通过第三方机构共享信用信息的活动就叫征信。个人征信系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工具,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也有推进作用。

有了征信系统,当你向银行借钱时,银行信贷员就可以在征得你的同意后,查询你的信用报告,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诉你是否可以提供贷款,可以提供多少贷款。因此,许多个人和企业对自己的“经济身份证”都十分紧张。据说,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的云南征信系统,月均查询量已经达27万次。

不过,当我们在热烈探讨究竟哪些信息该纳入征信系统的时候,不是应该先考虑一下这些信息具备被纳入的条件吗?

我国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科技司负责建设的,该项目在2006年曾获得IT两会“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可见其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征信系统建设中,除了个人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外,还有大量的非银行信息。后者包括个人参保和缴费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养路费、电信用户缴费等,这些信息都潜在地影响到个人在银行的借贷行为。

个人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都属于银行系统内部的信息,人民银行作为主管单位收集和整合这些信息的难度并不大,然而非银行信息的整合就涉及到跨部门信息共享的问题了。

这里边有两个层次。首先,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结构是否完善、数据是否完备是个问题,即使某些部门信息建设足够成熟,自己部门系统与征信系统能否成功对接也是个问题。在笔者采访原劳动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王东岩时,他谈到仅养老保险一项信息的确认,各地社保业务和信息化部门就用了3年的时间,“厅局领导牵头,社保部门为主体,动员了劳动口里不知道有多少人”。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曾过《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主要情况》。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央行征信系统为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而已收录的非银行信息还仅有个人参保和缴费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电信用户缴费信息等有数的几项而已。

征信系统所提供的信用报告质量,取决于所采集信息的数量、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等,由于国内征信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征信单位所能采集的信用信息其实还很有限。于是,“统合难”这一电子政务的老症结,很可能成为征信系统顺利应用的一大障碍。我们在讨论偷漏税记录、水电费是否应该被纳入征信系统之余,还得关注一下这些信息进来是否已经具备条件。

上一篇:Salesforce公司宣布出版新书《云的背后》 下一篇:为微软和Windows 7说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