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发现的战国钱币及相关问题

时间:2022-08-02 11:50:05

洛阳新发现的战国钱币及相关问题

2006年4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洛南新区王圪中石油大学学生公寓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一批战国时期的平首布和圜钱,现将这批铜钱的相关情况简报如下。

一、钱币的出土情况

王圪遗址位于洛阳市老城西南6公里,座落于伊、洛河流域的洛阳平原上,是春秋战国乃至汉魏时期由洛阳南出伊阙的必经要道。这处遗址的时代大约从龙山文化晚期到西汉早期,以龙山晚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

这批钱币出土于遗址西部T8③层,与其伴出的均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流行的卷云纹瓦当、绳纹筒瓦、板瓦和战国时期的灰陶罐残片等遗物。钱币出土于③层褐色土层中,未发现有包裹物或盛储器皿。

二、钱币的种类、文字、时代及国别

这批钱币保存基本完好,其形制包括平首布和圜钱两种类型,依其钱文可分为三种形式:

1.“梁正百当”平首布:4枚。均为平首、圆肩、弧裆、方足,背面平素。其中有1枚一足微残。除1枚外均有郭。钱体铸造较为精细,形制大小基本一致,钱面锈蚀较严重。通长58~63、身长42~45,足宽40~43mm。重量分别为13.3、14.5、14.7、15.3g。钱面铭文相同,均为“梁正百当”,但钱文字体各异,应是铸造的钱范不同所致(图1~4)。

2.“安阳”平首布:1枚。为平首、平肩微耸、平裆、方足,有郭。钱体铸造精细。通长53、身长36,肩宽31、足宽34mm。重11.2g。钱面铭文为“安阳”,面部正中有一竖纹。背部锈蚀较重,正中有一竖纹,两侧各有一道从首部延伸至足部的斜纹。钱文字体规整,书法秀美(图5)。

3.“垣”圜钱:2枚。均为圆形、圆孔、周缘无郭,背面平素,制作较为粗朴,钱面锈蚀较重。钱径40~41、孔径7~9mm。重量分别为8.4、9.3g。钱文相同,均为“垣”(图6、7)。

这批钱币为战国中晚期赵、魏两国铸行的货币。“梁正百当”平首布,“梁”指战国后期魏国的国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市),是这种布钱的铸造地名。①一般认为这种钱币是公元前361年梁(魏)惠王迁都大梁以后铸造的。②“正”为整个、正规的意思。“”,李家浩先生释为“”,读如币。③“百”,旧多释为金,熙、裘锡圭先生释为“百”,④

甚是。“当”,释为“尚”,读为当。钱文是说梁国正规的钱一百个相当于一的重量。⑤因此,这4枚“梁正百当”平首布当为战国中晚期魏国铸行的钱币。它是魏国为了和其它诸侯国进行贸易而铸行的一种特殊货币。“安阳”平首布,“安阳”,古地名,赵、燕、韩、魏皆有之,赵国又有东、西二安阳。⑥从钱体和铭文来看,这枚“安阳”布钱体轻小,腰身明显内收,字体略呈长方形,安字下有一斜笔,故此钱应为

赵国东安阳所铸。东安阳在今河北蔚县西北(一说在今河北阳原县南),属代郡管辖。《史记•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故这枚

“安阳”平首布为战国中晚期赵国东安阳所铸行的钱币。“垣”圜钱,“垣”,为战国时期魏国地名。⑦《史记•魏世家》载:魏武侯“二年,成安邑、王垣”。《索隐》按:“《纪年》十四年,城洛阳及安邑、王垣。徐广云:‘垣县有王屋山,故曰王垣’”。“垣”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故这2枚“垣”圜钱为战国中晚期魏国铸行的钱币。因此,这批钱币为战国中晚期赵、魏两国所铸。

三、钱文反映“”的重量问题

这次发现的4枚“梁正百当”平首布,为研究战国时期的衡制提供了珍贵资料。

“梁正百当”布钱文中的“”,既是这种钱币的价格标度,也是商周时期的重量单位。“”,同锊,商代晚期时已经产生,西周金文中屡见记载,到战国晚期时仍通行于三晋、两周地区。⑧禽簋铭曰:“王锡金百”。毛公鼎铭有“取徵卅”的记载。一的重量在文献中有四种说法:(1)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说文•金部》载:“锊,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也”。(2)十二铢。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说:“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为一锊,其数奇零,非立名之法,疑当为十二铢”。(3)六两大半两。《说文解字•金部》曰:“北方以二十两为三锊”。《周礼•冶氏》:“重三锊”。郑玄注曰:今东莱称“I(锊)重六两大半两”。(4)六两。《周礼•职金》疏引夏侯欧阳说:“古以六两为率(锊)”。《经典释文》卷四引贾逵说:“俗儒以锊重六两”。以往这些记载因缺乏实物验证,长期认识不一。

现代学者结合考古实物进行实际测算,得出一的实际重量有:1230.3g;⑨1400~1600g之间。┆⑩“梁正百当”布以往以洛阳地区已出土有300多枚,重量在8.5~15.8g之间。[11]蔡运章先生根据洛阳金村出土铜方壶的实测数据,及对300多枚“梁正百当”平首布的实测计算,得出一约为1250g。[12]这次发现的4枚“梁正百当”平首布的重量在13.3~15.3g之间,平均重量为14.45g,正处于以往发现钱币的数值范围内。一约等于当时的5斤。这个量值既有详实的实测依据,又便于与其它重量单位的换算,应是允当可信的。

四、结语

战国时期的平首布和圜钱在洛阳地区屡见出土。1958年,在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董村出土了583枚战国平首布和118枚圜钱。[13]1976年,在洛阳市涧河东岸瞿家屯村东北战国粮仓62号仓窖遗址也出土了116枚战国平首布和圜钱。[14]春秋战国时期,“洛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东贾齐、鲁,南贾梁、楚”,[15]是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赵、魏等国钱币在东南王城地区的不断出土,正是当时洛阳地区经济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反映。

总之,这批钱币的出土,为研究战国时期的衡制、钱币制度、钱币文字、商业贸易等,都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注释:

①⑤⑧[12]蔡运章:《的重量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1982年第3期。

②王毓铨:《我国古代钱币的起源和发展》第38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

③李家浩:《战国钱币文字中的‘’和‘比’》,《中国语文》1980年第5期。

④⑩熙、裘锡圭:《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文物》1979年第1期。

⑥⑦《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第250~251页、614页,中华书局,1995年。

⑨林已奈夫:《战国时代の重量单位》,《史林》五一卷二号,1968年。

[11][13]蔡运章、侯鸿军:《洛阳附近出土的两批东周钱币》,《中原文物》1981年第3期。蔡运章、李运兴等:《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第83页,中华书局,1998年。

[14]赵振华:《洛阳战国粮仓试掘纪略》,《文物》1981年第11期。

[15]《史记•货殖列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台湾原住民早期社会使用货币问题 下一篇:观台出土窖藏汉晋时期钱币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