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2 11:27:3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学不再只关注学生的识字、背诵、写作等基础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更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钥匙,只要掌握了这把钥匙,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算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首先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虽然教师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具有权威性,具有不可撼动的师道尊严,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中那种高高在上的局面,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去影响学生,用激励的话语去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说、多写、多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切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激发和培养浓厚的创新兴趣。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也不会有较高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致力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情景故事,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开拓思维的重要途径。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小故事,解释“短”字和“射”字,故事中说,“短”其实表达“射“的意思,以豆为矢不就是射吗?而“射”字表达的是“短”的意思,身高寸长,不就是短吗?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很感兴趣,不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这样的故事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要善于发掘,巧妙地用在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新品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风景,把这句诗歌变通一下,每个学生也是具有特殊性的,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防止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培养思维的求异求优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着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求异性,求异性指的是语文教学不应该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也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满足于“标准答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让学生敢于思考,摆脱思维定式,摆脱原来知识的局限。《司马光砸缸》是一篇传统的课文,引入教材已经好多年,在有些地区,这篇经典的文章已经退出课本了,但是作为语文教师不妨把文章引荐给学生,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例,就说明了在固定思维和传统思维下,很费力但是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司马光打破思维定势,让救人的问题迎刃而解,值得教师和学生借鉴学习。

三、鼓励质疑问难,激活创新思维

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疑问,才有思考,这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肯定不好,因此语文教学要留给学生创造思考的余地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考。

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氛围,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的局限,不可能考虑到很多问题,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考虑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去质疑。其次,不管学生的问题是否准确,教师要及时作出积极的评价。不能对学生的提问不闻不问,也不能对学生的质疑,“一棍子打死”,教师在评价时忌讳说,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应该指出学生质疑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不足,这样学生才能在质疑中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汪潮.教学新理念.2003年8月.文汇出版社.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汪安圣.思维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谈图示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创设情境,在探索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