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时间:2022-08-02 10:35:34

专题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A 能力要求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依然是2005年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方面的一项要求。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变化。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感情虚假,不真实,矫揉造作,只会让人生厌;思想不健康,甚至思想落后,或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奇谈怪论,或没有被世人所接受的所谓的时髦,也会影响评卷老师对作文的正确评价。

B 备考指导

如何做到感情真挚呢?

1、注重生活,从现实世界汲取营养,获得素材,为自己的写作服务。现实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那里有崇高与卑下、伟大与渺小、光荣与屈辱、明朗与幽暗。有亲情的温暖,有爱情的甜蜜;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斤斤计较的委琐;有厌恶与憎恨,有欢笑与泪水。你可以表现你的悲悯情怀,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只有渗透了个人真实的情感,才会产生美,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2、从历史中寻找素材,要注重个人情感的渗透,与前人产生心灵的碰撞,同时注重自己的体验和反思。如果缺少了这种体验和反思,历史风云、历史人物就不可能在沉寂的历史尘埃里重新鲜活起来。而这种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生命的质感的东西又怎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同时,要尽量在重现历史的时候,赋予它时代的特色,这样才能打动今天的读者。

3、抒发感情要真。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历史事实,在文章中包蕴的情感应该是真挚的。“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文心雕龙・情采》)意思是说桃李不言,而树下被人踩成小径,因为它有甘美的果实;男子种兰,其花朵美而不香,因为它没有芬芳的性情。区区草木,尚且要有情有实,何况文章本来就是要抒情言志,如果文与情背道而驰,那样的文章难道可信吗?

“为情造文”,情动于衷而行于文,只有内心有所冲动,将自己的情思调动起来,才能在行文中抓住感情的红线去表达、去生发。如果缺少了真挚的感情作基础,文章的思想、文采也会失去依托。古人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

4、“思想健康”,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观点或感情、态度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决不能缺乏集体意识、团结精神,只注重个人与自我感受,或体现自私、狭隘,或体现一些被世人唾弃的思想,等等。如:1994年高考作文题是《尝试》,有考生就写了自己第一次偷窃、吸烟、谈恋爱的过程,却没有在这之后表明作者对这些尝试的评价和态度,这样的作文显然是不能得高分的。

【例文展台1】

阳光很活泼

辽宁一考生

已经放学了。

儿慢慢地向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愁眉苦脸。

前面那幢灰暗的老式楼房在周围日新月异的景色中显露出一种无尽的沧桑,更多的是没落―――这便是儿家的所在地。

拾级而上,到处是锅碗瓢盆的撞击声,丁丁当当―――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了,这种境况理所当然。平时儿觉得此时是这幢老楼最富活力的时刻,但今天的感觉却变成了嘈杂与烦心。到家了,儿慢慢打开房门,闻到一股微微的油味―――松节油。

爸爸是个穷酸画家,一天到晚不停地作画,参加过无数次的绘画比赛,却没得过一次奖―――“你的画没新意,老土,缺乏生命力。”评委们这样评价爸爸的参赛作品。看着爸爸双手拿着装松节油的瓶子发呆,儿知道今天的晚饭又没着落了。于是,他熟练地用开水泡上方便面,端上桌来。

“我们今天公布考试成绩了,我又是最后一名……”儿平淡地说。

“嗯。”爸爸也没在意。

“可我应该是倒数第二!这回该轮到‘麻杆’垫底了!”儿忽然间变得义愤填膺。

“你不是每次都最后一名吗?”爸爸对儿今天的态度感到奇怪,“给我看看卷子吧!”

儿递过一张皱巴巴的卷子,指着一处:“老师多扣我2分!”

爸爸一看,那题是:“用‘活泼’造两个句子。”第一句儿写的是:“小狗很活泼。”后面打个勾,第二句是:“早晨的阳光很活泼。”后面是一个大大的叉。

“早晨的阳光很活泼?”爸爸重复着,总觉得有些不对,但又说不出是哪里不对。“明天我帮你问问老师。”爸爸说。儿脸上现出欢喜的神情,开始吃方便面。望着儿子瘦瘦的身子,爸爸心中一阵酸楚:物质生活上太亏待儿子了,精神上怎么也不能再让儿子受打击了,哪怕做做样子也好……

第二天,爸爸来找儿的班主任李老师。看着班中最差的学生的家长能亲自到学校来,李老师不胜欢喜,向他发了许多牢骚。好半天,李老师才刹住。爸爸瞅准时机,忙递上儿子的卷子:“老师,请问这句话怎么错了?”“阳光很活泼?典型的主谓搭配不当,活泼是用来形容生命体有生机、有活力,阳光活泼什么?”不愧是老师,说话都像背字典一样,爸爸心服地走了。

晚上,爸爸把老师的话照搬给儿,儿眼神黯淡,不再说什么……

这天下雨了。儿去上学了,爸爸照例在家画画。赛期将至,可他仍没有创作灵感,又画进死胡同了,他愤怒地撕了画了好久的画,来到阳台上。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太阳透过云层射下丝丝金线,阳台上那盆夹竹桃肥大的叶子被冲刷得油亮,像屏幕一样承接着缕缕光丝,点点光斑。阳光跳动着,像在抚摸,又像在。爸爸感到:这一刻,阳光很灵动,很―――活泼?儿子简直是个诗人!爸爸灵感大发,把画架搬到阳台上,手握画笔不停地挥舞,宣泄着他的激情,此刻,他很亢奋……只一个下午,这幅《阳光很活泼》诞生了……

几天以后的画展上,这幅画吸引了所有评委的目光,《阳光很活泼》―――“多么有激情的画作!多么与众不同,不拘一格!多么……”评委们这样评述着。最后,这幅画打败了所有的“梵高”“莫奈”,成了最后的赢家。

爸爸揣着5000元奖金,带着儿去当地最好的酒店吃饭,儿吃得开心极了。爸爸说:“‘阳光很活泼’是世界上最美妙、最灵动的句子。”儿笑了,无比灿烂地笑了。

阳光,确实很活泼。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

【技法点拨】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小小说的写作手法:先细细铺垫,儿因为成绩不好而愁眉苦脸,他的父亲呢,也是一个不得志的“穷酸画家”,摆在儿面前的似乎不会是什么好果子。故事在这里又生出了枝节:儿对老师评判的不服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进一步引起了悬念。当他的父亲经过“说话都像背字典一样”的老师的“指点”后,故事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尽头。可是出人意料的结局大大地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性,给文章涂上了一层浓重的喜剧色彩,当然,也是不乏讽刺意义的表达。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赋予的感情:这样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其中所传达出来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是能打动读者的一个方面。文以情胜,是这篇佳作的最大亮点。透过通篇“毫无保留的诚挚与坦白”的文字,我们能体味到父子之间的真情实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真情。“真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写作时,应当极力去表现。心之所至,真情流露,不是为文而造情,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它必须反映时代,关注社会,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是用“心”写出来的,读者自会用“心”去读。

【例文展台2】

哥,是捡来的吗?

湖北一考生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是一个只要有饭吃就能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吹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唉!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娘哥是不是她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索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倚在门上,银发中夹杂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我现在才明白,原来,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我才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

它像一股丁冬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

【技法点拨】

欲扬先抑,对比升华。

本文的标题就显出超出常人的水平,一开始就能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欲一读而后快。作者对农家田间生活很熟悉,写出的东西情感真挚,没有无病之感。文章开头用了一连串排比句,使“哥”的形象丰满而充实,一个憨厚、勤劳、朴实而内心又是那样美丽的农村青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叙述着一个美丽而又有些伤感的故事。“娘”狠心地把自己的儿子变成“牲畜”一样去辛苦地干活,而把本不属于她的儿子送到学校,这其中所包含的感情是复杂的,却又是极其珍贵的。“我”离开时,“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倚在门上,银发中夹杂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这种白描的语言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与作者在文中蕴涵了太多、太丰富、太复杂的感情是分不开的。文章波澜起伏地向前推进,当真相大白时,确实令人感到此文有一种高潮迭起的姿态。读此文如饮山泉,慢慢品味,就会感到一丝叫伤感的东西在心中萦绕、徘徊。

【例文展台3】

蓝色蛹・金色蝴蝶

甘肃一考生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却逃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着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地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BabyBorn》,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地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与它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我也如此美丽!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

【技法点拨】

截取片段,运用闪回。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这也增加了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有限的篇幅来艺术地表现生活的难度。这篇作文的可贵之处就是运用了“截取片段,运用闪回”的写作技巧,在有限的篇幅之中抓住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生活片段来表现自己对生活、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作者在文中时时表露出这种真实的情怀,又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加以表现,使文章处处流淌着诗情画意,在真情与诗意的交融中,逐渐表现出了小作者感情上由忧郁转向明朗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展现,就如同电影中经常运用的“闪回”的镜头,刹那间一闪而过,却又让人印象深刻、无法忘怀,认识上也完成了由感性向理性的过渡。在文中,作者通过蛹化成蝶的自然现象寄予了自己对生命的独特反思、对生活的细致感受:人的成熟就如同一只蝴蝶,经过了蜕变的阵痛之后,生命才会更加有意义。这样就使文章表现出浓浓的人情味与思辨的色彩,作者的这种情怀与感悟需要细细揣摩才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得出!

【例文展台4】

良心

这是我的朋友给我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

―――题记

冬天的某个黄昏,他从补习老师家里出来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冬日的寒气肆虐地搜刮着他身上的每一寸肌肤的每一份热量。他拉了拉头上的帽子,只露出两只眼睛和两个出气的鼻孔,他裹紧了自己并不单薄的棉衣,迎着风往家里赶去。他知道爸爸妈妈一定在焦急地等待着他回家。不远了,在前面拐一个弯,再往前走上几十米,就到小区了。忽然他看到前面有一团黑影在轻轻地蠕动着,走近一看,那是一个乞丐。衣衫褴褛,一双小手冻得通红,脚上的鞋已遮不住脚了,在路灯微光的映照下,泛着不祥的惨白的颜色。他看不清乞丐的脸,但从体形上判断,那是一个年幼的小乞丐,裹夹在他身上的破麻袋也掩饰不住他瘦小的身躯!

他有些犹豫,他甚至已解开了自己的棉衣,可不知怎么搞的,他突然记起自己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昂首走过乞丐》,他虽然并不赞同作者在面对那些弱势群体时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和理性,但他的同情心却在一刹那间消失了。他转身离开的那一瞬,脑子里空空如也,他扔下那个对他而言几乎毫无关联的、在瑟瑟寒风中即将冻僵的小乞丐……

第二天,当他又一次经过那里时,才猛然想起昨天的那个小乞丐。一夜的北风侵袭,甚至还有淡淡的雪花在空中飞舞。除了那满地的黄叶堆积、翻滚,除了那环卫工人轻轻地摇头和叹息,除了那偶尔钻入脖颈间的雪花,除了那被甩在一边的破旧的麻袋,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感到有些窒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对小乞丐而言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世界!可活着的他,却感到了一种压抑,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他有些冲动,不仅仅是因为这小乞丐命运的悲惨,他更感到了生命的脆弱。

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自责,如果那天他将自己的棉衣脱给小乞丐,那么他的命运也许就会出现不同的结局,而他却冷漠甚至残忍地抛下了那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需要帮助的人,扬长而去!他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摆脱那个阴影的束缚。他至今还有些羞愧,为自己的自私和冷漠,他说:“人不能只看到自己。人还需要良心来滋润自己的灵魂!”

【技法点拨】

立足细微,观照宏大。

乞丐现象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可以说,自从有了贫富差距之后,乞丐就已经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存在了,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也许我们在见多不怪的日子里沉浸得太久了,已经失去了起码的同情和怜悯之心。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进而渐趋麻木。作者能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从内心深处去审视自身、反省自己,用心灵去感受生命、体悟生命,文章也就有了一种浓郁的悲悯情怀。

再就是文章注重了细节描写。可以说,学生作文的普遍性问题是平铺直叙,缺少精彩、精当的描写和刻画,文章平淡如水,读之无味!大家都知道细节来源于生活,如果对生活漠不关心,是不可能写出真实感人的细节的。本文的细节突出表现在“他”见到小乞丐时的描写,在读者面前鲜活地展示了一个让人同情、怜悯的乞丐形象,细致而真切,让人不能不动容。并且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冲击力。

有人说,悲剧性的情感才最具有震撼力。这话不假。从《窦娥冤》到《红楼梦》,从《俄底浦斯王》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哪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是蒙上一层浓重的悲彩?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文的题目是“良心”,其实也是有深意的,它的意义就是: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人渐渐地失去自我,在这一过程中,良心也在失去!所以这篇文章就具有了典型性,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最后,要善于抓住时代特征,运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去思考、去体味,这样,才会使文章既具真情实感,又能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作者独特的心灵感悟。这样的作品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专题二:丰富 下一篇:专题二: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