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风采 激荡飞扬

时间:2022-08-02 10:18:53

这学期,县实验小学和我校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以第四册“统计”为教学课题,以“有效课堂,个性教学”为主题,对小学低年级的统计课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都比较感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有效地完成信息的分类整理,学会条形统计图的作画,能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有质量的练习。但我们在课堂观摩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堂的导入如何让学生的新旧知识有效衔接、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认知基础研究不够等等。下面我结合教研主题,谈谈如何上出特色课堂,并体现教师的个人风采。

一、价值分析——学习情境要有效并得到关注

教学片断:

1.师生一起拍手唱儿歌《小白兔》,然后引入新课。

2.情境创设:小白兔和小灰兔要进行一场拔萝卜、采蘑菇大赛,比比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队拔的萝卜、采的蘑菇多。它们现在正缺一个裁判,让我们给它们当一回裁判怎么样?这个裁判的主要任务是数一数每队拔了几个萝卜,采了几个蘑菇。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3.动画展示:一只小白兔背着一个白色大筐,一只小灰兔背着一个灰色大筐,各自收集本队的劳动成果,一会儿一个萝卜“飞”进白兔队的筐里,一会儿一个萝卜和一个蘑菇一块“飞”进灰兔队的筐里,接着又有两个蘑菇一起“飞”进白兔队的筐里……场面非常热闹,让人目不暇接,想数出它们拔的萝卜和采的蘑菇的个数有难度。

4.师:哪位小裁判能说出比赛结果?(学生没有人举手)怎样才能当好这个裁判?谁能出个主意?

5.学生举手发言,交流统计的方法,教师适机进行指导。然后教师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统计。

6.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填写统计表,并说说哪个队获胜。

小白兔队: 小灰兔队:

7.师:面对这个比赛结果,你们能对这两个统计表进行处理吗?(引导学生看到两个表格有重复之处,学会合并的方法)

上述教学中,教师能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个性理解、分析和设计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入课堂,学习统计的方法。这也初步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过程。课堂上,学生刚开始只注意到动画,教师及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统计,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但我们在课堂中发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量统计时,学生刚开始不知所措,停留在动画精美的场景中,这说明教师预设不够。低年级学生对动画比较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在动画播放之前先给学生埋下伏笔,让学生明白看动画的目的,学生就有一个适应期,就不会出现只关注动画本身的现象了。

二、有效迁移——学习方法要有效并得到提炼

在学生对统计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以下环节的学习。

教学片断:

1.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主题图的意思,明白统计表中数据表示的意思。

2.出示课本的方格图纸,引导学生将统计表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学生在教师有效问题的引导下,快速地将条形统计图画好。

3.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观察图表进行回答。

(1)货车比面包车少几辆?你是如何算的?

(2)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它们相差几辆?

(3)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是哪一种?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一种?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延续了刚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基本方法,体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性。画条形统计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知道一个方格表示数量的多少。课堂上,我们发现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学会看图,明白一个方格表示数量的多少,在学生作画前,教师能提示学生作画时的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说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是哪一种、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一种,渗透了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表的作用。虽然问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正好符合教材的编写特点——让学生循序渐进学数学。原来的旧教材,“统计”知识是从高年级才开始学的,但新版教材将统计的内容分散到各年级,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学习统计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有效练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学生经过初步的新课学习之后,教师给了学生练习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引导学生对新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教师能很好地利用新课学习和“做一做”的关联性,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统计的方法及条形统计的作画。在练习中,我们发现一位教师把重点放在“你能发现什么,你有什么建议”这个问题上,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另一位教师把重点放在前面的练习上。这里,教师对练习的处理体现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拓展,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但个人觉得这些基础性知识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完成,不需花过多的时间。尽管学生在拓展时难度比较大,但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是一次很好的渗透。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对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探微 下一篇:原来数学是这样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