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堂生成 演绎精彩课堂

时间:2022-10-24 09:23:18

捕捉课堂生成 演绎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及动态变化的过程,自然会产生许多信息与教学资源,常常使得教师的教学预设无法按照预定的程序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学会鼓励、观察、倾听,尊重和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随时捕捉新信息,巧妙运用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捕捉课堂生成并进一步引导、深化,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借我一双慧眼:捕捉交流展示中的生成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智慧提升的重要过程。在学生展示交流时,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的变化,不时地加以促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同时,在学生无法解答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在总结商不变性质之后,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觉得既然有商不变性质,就有积不变性质。”他的观点顿时引起大家的共鸣,但同时我心里不由一紧:“是否定他的观点,继续学习,还是听听他心里的想法?”最终我选择了后者。

师: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1: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积不变。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下面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看看你怎样说服他人。

生2:如8×6=48,而(8×2)×(6×2)=192,两个因数同时扩大了2倍,积变化了。(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鼓起了掌,在生2的引导下,又有许多学生通过举例来证明第一个学生的发现是不正确的)

师:那究竟有没有积不变性质呢?如果有,积不变性质又该怎样表达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又展开了讨论)

生3:我们小组发现第一个数乘以一个数,第二个数除以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

生4: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第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第二个因数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

生5:积不变性质还应该强调“零除外”。

生6:老师,肯定还有和不变性质、差不变性质。

……

在上述教学中,“积不变性质”这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它源于学生内心的需要,在这种积极情感的指引下,学生乐于去验证这个猜测,同时在验证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二、借我一双慧耳:倾听质疑问难中的生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教师激疑引思、实施教学调控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耳”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质疑的众多信息可整体把握,细心梳理,选择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问题着意引发,这对强化预设和促进生成很有必要。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正想出示练习题,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如果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又该怎么比较?”“这不是课前所忧虑的没有切入点的问题吗?”我心中又惊又喜,于是立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1:“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其他学生立刻反对:“太麻烦了!”生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我出示“2/36/7”,问道:“这两个分数该怎样比较?”新的问题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难点就在师生互动中一一突破了,从而达到了最佳的境界。在上述教学中,我及时捕捉学生的意外生成,利用恰当的教学契机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借我一颗慧心:探索互动探究中的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动态生成。

例如,在教学“用乘法解决两步应用题”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根据以下条件设计如何购票使花钱最少。成人票:每人每张50元。学生票:每人每张30元。团体票(30人以上):每人每张40元。教师28名,学生205名。”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思、有所获,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分工合作设计本组的购票方案,最后汇报交流。各组的购票方案如下:

1.教师购成人票,学生购学生票:50×28+30×205=7550(元)。

2.教师、学生一起购买团体票:40×(28+205)=9320(元)。

3.教师购成人票,学生购团体票:50×28+40×205=9600(元)。

4.教师和3名学生购团体票,其余学生购学生票:40×(28+3)+30×(205-3)=7260(元)。

通过不断的调整、修改,得出第4种为最佳购票方案。

在上述教学中,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充分展示了自我,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促进了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生成。

课堂生成的具体情况千变万化,无法一一列举。总之,在教学中,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教师要灵活进行筛选,或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拓展教学内容,或对问题引申追问,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使课堂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不断创生出精彩。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结束语的设计 下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新变化和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