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五大因素

时间:2022-08-02 09:27:17

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五大因素

质量是事关人类的切身利益。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需要或隐含需要能力特性之总和”。质量的主体是“实体”。实体可以是活动或过程:也可以是活动或过程结果的有形产品;也可以是某个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以上各项的组合。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各方责任主体。而就建筑工程来讲,其质量要求是: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各项要求和符合当前经济上最优条件所制定的各项工程技术标准、定额和管理标准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建设工程质量不仅是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有关设备的质量。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4M1E,指人、材料、方法、机械和环境,因此事前对这五个因素加强管理,严格予以控制,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 人的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也即人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首先说决策者水平,如果决策者的整体素质好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就有得于合同的执行、有利于确保质量、投资、进度三大目标的控制;反之,我们身边的实例就不少,工程款不到位、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古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实却在继续印证,如此事必引起质量问题;其次是人的理论、技术水平,尤其是功能独特、造型新颖的现代建筑,只有拥有高技术水平的人去完成,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设计文件所反映的真实意图,如工业厂房的大跨度薄壳屋面结构,倘若按习惯性操作,可能出现质量事故,但有设计人员的设计交底,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以及施工人员的精心施工,事实已证明,该结构的可行性及功能的可靠度;三是人的敬业心,工程质量的施工是靠现场操作者一道一道工序去完成,如果粗心大意、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懂装懂、无知而又不虚心、不履行安全措施,这样的操作结果,是无论怎样也不用谈质量,就拿建筑工程的标准层来说,倘若毫无心思,也可能挂错了中线、或是搞错了标高、抑或是错放漏放拉结筋甚至构造柱,这种例子在施工现场并不少见。再所使用未到熟化期的石灰,从而产生爆灰,影响观感;或者保护层控制不严,局部保护层超厚、局部却又出现露筋,验收规范规定:对梁类构件,其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10、-7mm,对板类构件则为+8、5mm,在规范GBJ50300-2001系列标准中明确规定,偏差值超过1.5倍最大允许偏差即为不合格点,应进行返修或返工至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二、 材料的因素

材料的因素就是指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和通过一系列检测手段进行检查。外观检查是对材料从品种、规格、标志、外形尺寸等进行直观检查;材料质量的检验项目分:“一般检验项目”及“其它检验项目”。所谓检验,就必须进行取样且取样须具有代表性,即所采取的样品的质量应能代表该批材料的部位、数量及采选的操作要求进行。当然,取样完毕,相关的见证人员就应进行封样送检,以防取样具备了代表性,却让所检测的材料失去了代表性。再说说材料的使用,施工现场材料管理规定,分批堆放、集中管理。尤其是水泥、石灰等,更应注意,P.O水泥的贮存期为三个月,快硬性硅酸盐水泥贮存期为一个月,如果不考虑堆放,势必造成过期水泥用于工程中,或者就是水泥重新检测按实际检测强度等级使用(但不得用于重要工程中)或硬化造成浪费;由于水化热不同,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再则石灰,未经熟化是不能用于工程中,否则必造成工程质量感观上的不合格,规范明确规定:“石灰的熟化时间常温下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时,不应少于30d,使用时,石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或其他杂质。”总之,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使用,建立管理台账,进行收、发、储、运等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正确把握材料的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三、方法的因素

这里所指的方法包含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尤其是施工方案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往往是考虑不周,从而影响质量。对施工方案的选择,一定要满足技术的可行性。如在拟定大截面梁钢筋和框架梁柱节点箍筋安装时,应采用满樘架体大蛇,先装设模板底模(大截面梁),钢筋安装完毕自检及交接检合格后,方合并梁柱侧模;在浇筑砼施工方案时,应保证砼浇捣的连续性,正确留置砼的施工缝,对于楼屋板面,建议采用二次振捣,但二次振捣的间隔时间,应严格控制,即应在砼初凝后终初凝前这一段时间内结束。总之,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无论方案的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开展和操作要求,都必须以确保工程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认真执行。

四、施工机械因素

机械设备包括生产机械设备和施工机械设备。生产机械设备多用于工业生产,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倒不是很普遍。对于当今的建筑工程来说,缺乏施工机械简直是无法正常施工,但施工机械的使用,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上方便和维修方便的原则,贯彻执行机械化、半机械化,突出机械与施工相结合的特色,使其具有工程的适用性,具有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具有机械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如从适用性出发,普通小型工程则易采用强制式砼搅拌机进行现场搅拌砼,以弥补道路不畅运输砼的困难;从可靠性出发,必须使千斤顶的张拉力大雨张拉过程所需的最大张拉值,且对千斤顶和油表一定要定期配套校正,配套适用;从方便性和安全性出发,建筑工地安全网的材料,要求比重小、强度高、耐磨性好、延伸率大和耐久性强。受潮受湿后强度下降不太大。依据性能参数选定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如小于30M和超过30M的多层建筑,其选择物提升机的性能参数就不一样,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即“高架物料提升机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采用缆风绳”;再就平板式或垂直式振捣器,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砼时,应以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准,且应慢慢拖动,相互间振捣搭接面应至少伸至已振实的砼边缘,而插入式振捣器,就应按“直上直下,快插快拔萝、不得漏插、上下抽动、层层搭扣”的操作程序,再以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准。否则,将会造成砼缺陷的质量事故

五、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就工程技术环境其包含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规范5.1.5条明确规定:“砌砖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再就是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地质情况不明或勘探报告不相符合时,应停止施工,由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共同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消除质量隐患,并形成文件资料,方可进行正常施工作业。就工程管理环境其包含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一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同工程管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一套完善的体系,是不可能创造出优良产生,所以现在国际上也早已推行ISO9000:2000标准及ISO09001:2000、ISO9004:2000等一系列标准,我们国家也针对建设业国际质量管理建立了GB/T19000-2000、GB/T19001-2000、GB/T19004-2000等标准。可喜的是我们现在大多数施工企业也在为此争取,且有施工施工企业已获取此项标准。这对保证工程质量无疑是多了一道可靠的保障。就劳动环境其包含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安全规范规定:登高焊割作业所使用的工具,焊条等物品应装在工具袋内,应防止操作时落下伤人,不得在高处向下抛掷材料、物件及焊条头,以免砸伤、烫伤地面工作人员;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各分项工程、检验批工程在施工完毕后或竣工时,应进行自检及交接检,只有在合格的基础上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操作。对砼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等,必须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受到冻害、干裂、冲刷、坍塌等危害。要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尤其是工序的“三检”制,落实责任到人,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返工或返修工序,合理布置,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使施工现场秩序化、规范化、实现文明施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总之:我们要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必须在“人、材料、方法、机械和环境”这五大因素中把好关,使五者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彼此控制,又彼此相连,这样我们才能把质量稳步的提高。但是还是要主张“人的第一因素”这一关键,脱离人,所有的因素都只会是一句空话,也更不必谈什么工程质量。科技以人为本,在当今这个人主宰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人去控制,当然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积极性,最佳状态的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高,降低工程投资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

上一篇:探讨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 下一篇:大体积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