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山松柏的笔墨艺术表现

时间:2022-08-02 05:56:06

浅谈泰山松柏的笔墨艺术表现

摘要:泰山以其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的东方,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尤其是那漫山遍野的泰山松柏,它们以坚韧不拔、傲霜斗雪的品格而被古今画家所推崇,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松柏跃然于纸上,特别是在“多元并存”的山水画时代,各种表现泰山松柏的技法也油然而生,特别是笔墨的运用,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松柏品格;艺术表现;笔墨语言;深远影响

引言

泰山松柏以其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和四季常青、抗旱耐寒的特性,常被人们视为坚强不屈、永葆青春的象征,故画家无不画松画柏,特别是在笔墨的运用上。以笔墨为绘画语言的泰山松柏更是丰富多彩,于是千姿百态的松柏便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供世人参考和学习,加以创新,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1.松柏笔墨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

1.1泰山松柏的绘画背景

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松柏从来就是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什么泰山松柏这样被人们所喜爱呢?其一,泰山松柏以丰富的姿态博得人们的青睐,以其独特的外形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其二,泰山松柏的精神内涵为人们所敬仰,松柏象征着有志之士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挺拔,如泰山顶上巍峨耸立的迎客松;坚韧,如绝壁上傲雪凌空的五针松,泰山松柏成为了泰山形象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1.2历代画家对泰山松柏的笔墨艺术表现

松柏,是人们所喜爱的树种之一,在历代名家的绘画中,屡屡可见专以松柏为主题的作品,从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

元代李的《双松图》中两株参天古松拔地而起,呈现出顶天立地的布局,两颗古松画的尤为精彩:所画主干斑驳苍劲,有千古沧桑之感;松针则葱郁挺拔丛簇抱团,有朝气蓬勃之貌。

邹一桂的作品《峭岩松柏》中的松柏,苍劲古朴、虬曲盘旋。以灵活多变的手法,表现了夏初之时松柏郁郁葱葱繁茂景象,表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钱松作品中松树造型挺拔秀逸,松针干净,老藤缠枝。作品《泰山顶上一青松》运用远与近、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传神,表达了画家颂扬祖国壮丽河山的真挚情感。

黄墨林居于泰山脚下,对泰山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笔下的松柏造型严谨,艺术风格浑厚中见奇秀,笔墨苍劲有力,清爽明净,用线讲究,用墨注重黑白对照,干湿结合,富有动感。

张宝珠也喜欢画泰山松柏,但是他的作品《松柏墨韵》与传统不同,更加注重水墨变化,使他的柏树有点丰腴的感觉,非常苍韧有厚重感。

2.泰山松柏的笔墨艺术表现

2.1松柏的传统笔墨意境

古人评论某画曰:“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这就是把笔墨分开来讲,但是没有笔,墨从何来,没有墨,笔又如何存在。可见用好笔墨可谓难矣,松柏的画法更是离不开笔墨的结合运用,泰山古松柏多盘根于岩石上,状如虬龙,形态各异,画松柏的笔法和墨色也是多变的,用笔的方法有勾、皴、染、点、擦:“勾”是勾出松柏的外轮廓线,有时也会勾勒松针;“皴”是用干湿不同的笔触表达松柏的明暗与空间;“染”是用淡墨渲染树身或者松针,以增加苍茫之感;“点”即是点苔,起到点醒作用,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

用墨方法可分为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焦墨法等。笔与墨结合起来使用,画面才具有灵动感。焦墨和淡墨用来区分前后,用中墨勾勒松柏的外形轮廓,确定主干的整个形象姿态,在此基础上添上各种不同走向的小杈枝,同时枝干之间也要有所呼应,用淡墨、破墨将小枝连接,体现古松久经风霜的沧桑感。

然后就是丛松丛柏的表现手法,这就需要构图组织的严谨,注意疏密结合,形成枝茂叶繁的效果。用笔时要笔笔有变化,用墨时注意重墨在前,淡墨在后,杂树在前,枯树在后,突出树木的远近关系,最后根据空间关系用墨渲染,这样一幅完整的作品就完成了。

2.2泰山松柏用笔用墨的程式化技法

首先要谈的是画松树的技法。画松时用笔以勾为主,一定注意用笔宜干不宜湿,即便是用湿笔也只是略作点缀而已,否则是无法表现出苍松嶙峋的枝干和沧桑的感觉。松树的外形雄壮挺拔,所以勾画松树轮廓时用笔一定要拙辣,用中锋勾勒松树的主干与杈枝,做到直曲交替,注意干湿笔结合起来运用,笔墨才会丰富灵动。松树的树皮的特征明显,可以用干笔的侧峰画,运用疏密、大小不等的圆圈来表现,再用干笔的侧锋皴擦出松树枝干上的鱼鳞纹,来表现松树的苍劲感。最后是松针的描绘,勾勒松针以中锋用笔,呈向心式的勾勒,这就需要用笔时手腕的力度,才能做到每根松针刚健有力,并且注意松针的聚散组合,也包括整片的组合。用墨时不需要经常蘸墨,干湿的变化也可以大一些,从浓墨勾勒到枯笔淡墨,争取蘸一次墨画到最后,直到越画越淡,可根据画面需要安排浓淡干湿,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从而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还可以用一排排的小坚点来画松针,每一排都竖直向上,使其既富有装饰性,又能表现出小松树的勃勃生机,松针也更加湿润、苍翠。还有一种是以水破墨的方法画松针,这种手法更为写意和粗犷豪放,浓墨淡墨可以结合使用,从而显示出松树的厚度,表现出松林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其次再谈谈柏树的画法。柏树大多是在古老的庙宇、宫廷建筑里,树龄一般都在几百年以上。因此,柏树在山水画中出现的比较少,因为柏树一般都在平地上生长,然而,在泰山上却不是如此,泰山的柏树不仅仅是只生长在岱庙里,在登泰山的沿途也会有数不清的名柏,这里的柏树体现出纵横苍劲、挺拔的生命气象,更像是泰山神的化身。画柏树最明显的特点是树干的纹理,“松干如龙,柏干如绳”这句俗话,概括了松柏枝干、姿态的不同特征。所以,画柏树干,可以不勾轮廓,要里外一起画,柏树的树干的特征是主干直长而小枝干却是变化多曲,老干如钢,小枝如铁。画古柏的树干,可以用干笔皴擦,要注意绳状的盘旋姿态。画柏树叶时多用点叶法,以小圆点的簇居为主,是传统的办法,破笔点柏叶最为合适,点时要注意疏密浓淡,表现出柏树的特征。这里同样需要多观察多写生,去研究柏树的规律。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刚开始创作泰山松柏时当然要“师造化”,即以大自然为师,以松柏为师。将松柏的外形吃透,再把松柏那傲然挺立、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出来,只有理解它,才能够表现出它深层次的内涵,才能画好松柏,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底蕴,才能画出心中的松柏,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松柏。

3.结论

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笔墨创新的根本。在泰山松柏的创作中,我们既要学习传统、继承前人的技法与民族审美习惯,还要吸收更多的精华,创作出当随时代的泰山松柏墨韵,使之能够真正地具有时代性、地方性、民族性和生命力。因为那些千百年来经受过无数次狂风暴雨袭击而岿然不动的松柏,是泰山的灵魂,是泰山的风骨,是泰山的骄傲。(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松柏篇-工笔画线描山水画谱.冉祥正著.天津杨柳青书社.2005

[2]足音泰山.张玲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中国画技法通解.周阳高.汪家芳著.天津杨柳青书社.1994

[4]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0

[5]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建华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陈立娟(1987.04-),女,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中国画。

上一篇:略论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 下一篇:艺术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