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TCL受困原因

时间:2022-08-02 05:29:51

李东生:

1957年7月出生于广东,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1985年任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1986年任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1990年任惠州市电子通讯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团委书记;1993年初,担任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1996年底任TC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是我做总裁10多年以来最困难的阶段。集团上市第2年就出现业绩倒退,对于这样的结果我自己都很难接受。因为,去年第1、第2季度的亏损是预料之中的,尽管亏损的额度比我们预料还大一些。原来我们的思路是想下半年开始赚钱,但是第3季度还不赚钱,这让我觉得压力非常大。

TCL的国际化破题是否操之过急?我承认,自己和整个TCL管理团队犯下不少错误,被非商业的激情所影响。同时做两个项目,存在着决策冲突。除此之外,资金准备不足,低估了并购的难度,国际化人才储备不够,国内市场失守,整合推进速度过慢。最根本的是,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些盲目乐观和急功近利。

某种意义上,国际化像一面镜子,像一杆标尺,把中国顶尖企业跟全球玩家的差距一一放大、凸现出来。有些事情你想事先作出一个准确判断是很难的,你一定要跳到这个里面去做了之后才会发现。TCL实际运营的结果和我们预期差很多。现在来看这种差距是必然的,我们对国际化的长期性、艰难性认识不够充分,我们的心态比较浮躁。和汤姆逊谈合作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和阿尔卡特谈判的时间甚至更短。尽管当时的汤姆逊彩电业务一年亏损1.3亿欧元,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一年亏损8000万欧元;而整个TCL集团2003年一年的净利润也不过4亿多人民币。

1991年,我第一次代表TCL去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国际电子展,看到SONY、飞利浦、THOMSON、松下等品牌的巨大展台和广告时有点发懵,心想这些企业高不可攀,我们何时才能超过它们呀?2004年8月,当五星红旗在汤姆逊欧洲总部升起,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TE(TCL和汤姆逊的合资公司)终于成立的时候,我不禁落泪:“那种内心的冲动,那种民族自豪感不可避免。” 整个TCL从上到下都被一种“”的氛围所激动。管理团队包括欧洲、美国、中国的经理综合承诺的关键绩效指标要比实际的结果高很多,如果这个指标去年达到了,整合就算成功了。

但由于收购时,TTE没有获得汤姆逊的电视销售渠道,这在新公司拓展市场中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欧美市场TTE产品的上柜率一直有问题。春节过后,TCL与汤姆逊就此重新谈判,直到2005年7月,TTE才真正全面接管原汤姆逊在欧洲、北美地区的全部销售网络。

还有人的问题,裁人裁不动,招人招不到。彩电业在欧美属于夕阳行业,年轻人不愿意进来。在欧洲,一个经理人动辄十几万欧元年薪,50来岁的人一裁就是9年的年薪一次付清,根本裁不起。TCL自己的经理人连英语都没练好就必须冲上国际化的前线。

T&A(TCL和阿尔卡特的合资公司)也是“失控”的一个故事。当时我认为,比起TCL的前一笔交易――从汤姆逊处接手全球的4个工厂、4个研发中心,20多亿美元的业务、17个法人实体,仅有几百名雇员、没有工厂的阿尔卡特从规模和复杂程度上都要小得多。我们太乐观了,却没有像对汤姆逊那样,事无巨细地对每一块进行尽职调查,省了几百万欧元的咨询费,但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却没有预料到,结果一个季度亏损就超过了省下来的一点费用。

同时上2个项目,回头看来有点操之过急,如果是一个项目的话压力就会小一些,不仅仅是经营亏损的问题,还有管理的问题,确实是超出了中国企业的能力。而“游击队”打法的TCL移动根本没有表现出足够强的整合能力。为了搞一个双方的合并仪式,TCL移动就从惠州派了30多个人做了整整一个月。这让一位前阿尔卡特中国的市场经理感到无法理解。甚至,阿尔卡特方面的运营几乎保持原状。从2004年9月份运作到调整前,我们在欧洲不但没有减少人,还增加了几个人,这是很不可思议的。7个月后,合资公司亏损6.6亿人民币,双方共同投入其中的9000万欧元已经消耗大半。

去年精神压力最大的时候,人几乎失控,发脾气,见下属、客户都耷拉着脸,我走不出来,公司也走不出来,内部人心惶惶,对决策几乎失去了信心。

曾国藩在自己的日记里面,对自我剖析、自我批判讲得非常彻底。他也有很多缺点和毛病,但是他自己有不断的自省和学习能力,这一点给我的启发很大,我觉得人能够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曾国藩当年面临处理的很多问题和我们今天在企业经营中碰到的问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也能在他这一块吸取一些经验。

我们提出“剩者为王”的观念,就是要在竞争中,使我们主要产业能够存活下来,保持好的竞争状态,这样未来才有机会。在发展的低谷时期,在策略上要从简单的机会牵引型转向清晰的战略牵引型,并在此过程中合理配置好资源。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做,不能急功近利,应该从更长远的发展战略来考虑公司的计划,要更加着眼于建立公司长远的竞争力。

上一篇:专业化企业在未来最具竞争优势 下一篇:3G试金石 手机媒体如何跨越内容与模式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