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8-02 04:38:31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和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它体系完善、博大精深、应用广泛、生命力强且富于变化。这些都为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丰富优良的载体。近年来,数学的应用突破了过去的狭隘范畴,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为边缘科学,成为多项科研领域的有力工具。

一、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 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性思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始终坚挺。经济学家经计量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知识和信息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以上,于是提出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并认为世界将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需要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关键是创新,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这些创新都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然而构造和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创新。在学校教育中,管理者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性学习等等,都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数学是基础学科,数学教育是锻炼人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密切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问题。

2. 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教育现状堪忧

著名史学家汤恩比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开拓前进,未来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的民族和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动荡,事实上,“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科技的进步,文艺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禀赋,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再看我国中学的教育现状,全国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都处在同一种形势下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更近乎于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那就是拼命追求升学率,激烈角逐高考排行榜的位次。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可能不扭曲学校的正常教育。在实施所谓的“素质教育”以前,有些学校从高一始,一周六天排课外加星期天辅导;会考科目干脆不学或会考之前突击,会考全体作弊,甚至于老师做答案;一天安排13至l4节课,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高考期间努力寻找作弊机会,高考结束横幅一片,吹嘘本县、本校的有点脱离实际的辉煌的胜利果实。高中教育就是在这种确实紧张又有点乌烟瘴气的环境下一心一意地抓高考,而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两者相比,那是多么的不协调。能力的形成是有连续性的,中学阶段被扼杀了,大学阶段甚至于以后会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出现了上面的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探讨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式

1. 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有新颖独特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方法,勇于标新立异,别开生面。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数学教学中对思维独创性的培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依赖和盲从他人;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机会,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敢于发表自己别出心裁的见解.例如,在一堂立体几何课上,教师提问一位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怎样来推导圆锥的侧面积公式。教师的本意是希望他说出课本上的展开法,不料该生的回答是:把圆锥化为正棱锥去考虑,这时教室里一片哄笑。答者甚是尴尬,但明智的教师稍加思考,便平静地说:“请你讲讲思路,好吗?”原来该生联想过去曾学过由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而趋近圆的思想求圆的面积,提出现在可类似地让正棱锥的底面边数无限增加来推导圆锥的侧面积,于是,刚才的嘲笑顿时换来一片惊呼,教师热情地称赞他:“已步入高等数学宫殿的门槛。”这种评价自然使学生倍受鼓舞。然而,也有的教师还习惯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因而往往扑灭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 思维变通性的培养

思维的变通性,表现为思维的敏捷,随机应变,善于灵活地转换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出奇制胜地获解。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的主人公在当时所具有的超群的思维变通能力令人佩服。事实上,曹冲司马光的妙法就相当于现在我们数学中的等价转换,转换思维策略的巧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运用各种数学思维策略进行变换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变通能力。

3. 思维发散性的培养

思维的发散性,表现为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方向角度和层次去考虑问题,或在同一条件下得出多种不同结论。这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可作为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思维的跨越性,表现为思维不固守一般的逻辑顺序,能省略某些步骤缩短过程,或者跨越思维对象的相关度的差距,以类比联想接通媒介;或者跨越条件的可测度的限制,以直觉的猜想迅速实现已知与未知间的转化,这是创造性思维中最有活力的成分。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供恰当材料启迪学生进行大跨度的类比,联想,灵活的运用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跨越性。

三、结语

创造性思维是由多种思维组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各种思维相辅相成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结果。本文只从以上几方面简要论述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其他思维品质的培养中如何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安龙.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及高效管理模式初探 下一篇:浅析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