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8-02 04:26:50

浅谈“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步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手机4G的推广以及网络的普及化,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为代表,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了全新的“微时代”。当今社会,“微时代”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用语。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高校需要及时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特点,与时俱进,跟随“微时代”的脚步。充分运用新媒介,不断改进在思政教育中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由自主转化成自律,从而达到最高级的主体间性理念重构,进而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机遇

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时代”的媒介工具这样的平台来获取学生的思想政治研究的相关信息。并且从中了解到新的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以便于将其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而逐渐的改变学生们的思想。这种传播方式将传统的课堂教育延伸到广阔的网络世界中,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4G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微传播媒介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学生通过这些新媒介获取到大量信息,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变得越发强烈。因此,广大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它的优点,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科学化引导。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人人都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传递信息,这完全颠覆了以往由主流媒体主导的传播格局。这种巨大的变革,正好与青年大学生的广泛需求相迎合。但是大学生们在以“微博”和“微信”为首的广大网络社交平台上彰显自我的同时,也被很多网络上的错误思潮所影响。这种现象直接引发了广大大学生在思想上的疑惑和混乱。甚至于产生了很多对学校和家庭的逆反心理。微传博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发散性具,每当发生重大事件时,便会有一些别有用心者借其刻意夸大并捏造事实,混淆视听。类似这样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广大的互联网环境,同时对广大青年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无疑给广大思政教育者带来了挑战,如何规范好、监管好微传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便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人们生活的时代在不断发展,在这个由微传播引导的新传播时代里,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抛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敢于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一)重视和善用微媒体,营造大学生思政教育“微环境”

“微时代”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和文化表达方式,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适应这种媒介环境的变化,如何善用这种微媒体并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传播氛围,是人们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以学生为中心,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争取使传播的内容能够紧贴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构建一体化的微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完善的学生组织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等传播平台,关注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环境”。

(二)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微权威”

树立全新的思想教育模式,培养和建设“传播队伍”,引进年轻新鲜的血液,健全师资力量和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微权威”,从而变更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主动为学生解决问题。结合作为新时期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努力提高利用新兴媒介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监督力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思政工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升洞察力和敏感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对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动态何问题进行及时疏导,严格管理和审核微传播平台的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以及信息的。保证其安全有效的运行。

四、结语

随着微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时俱进,利用广大的传播媒介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广大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玉米播种机的调整与保养方法 下一篇:与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贯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