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还应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医生

时间:2022-08-02 04:18:52

教师还应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医生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具备生存创业的能力,但由于传统教育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使得部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书育人与自我成长方面,往往只重视了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积累提高,而轻视甚而忽视了在品行与修养方面的砺炼与重塑,基于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常常会出现高分低能、学科成绩优秀而品行修养低劣、智力身体发育正常而心理思想不够健康等许多不良甚至畸形的怪圈,针对这些不良现象,许多专家教师发出呼吁,号召全社会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觉得目前教师的角色、身份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转变,它不应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代名词,还应该是症断并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医生。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目前学生不良心理的几种表现和造成此种不良心理的诸多因素,以及如何矫治这些不良心理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与方法。

一、学生不良心理的几种表现

1、胆怯依赖型。这一类学生在学校里面很安顺,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在学习方面也表现得比较主动,但他们胆子很小,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课外不主动与别的学生交流沟通,内心封闭,沉默寡言,显得很是寂寞孤独,稍受到一点批评指责,就郁郁寡欢,表现出很无助的样子。同时,这些学生依赖心理比较强,尤其是一些寄宿生,恋家情结比较重,每周多次给家里打电话,使得家长牵肠挂肚,一周数次来学校探视。周末他们迟迟不肯返校,部分学生还有厌学的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身上。

2、性格暴戾型。这些学生性格暴躁,感情冲动,哥们义气比较重,遇事不够沉着冷静,头脑容易发热,考虑问题简单,在学校里面,他们是属于“酷”的那一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学生总是会很快纠合在一起,不时在校园内外形成一些气候,给班级和学校管理平添了许多烦恼。这些学生往往目无纪律,语言粗俗,行为野蛮,不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他们多是被老师频频关注盯梢的对象,同学们对他们也多是避而远之。

3、不学无术型。这些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条件比较优越,有好逸恶劳的气习,成绩平平,不求上进,学习上不够主动,上课时思想游离,注意力不集中,或左顾右盼或心不在焉,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没有自尊,也丧失了自信心。有些人天赋不错,但学习上自甘堕落,由于成绩不理想,破罐子破摔,这些人若思想认识有所转变,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大的进步。

4、懒散失控型。这些学生思想懒惰,行为散漫,自制力比较差。其中部分学生成绩很不错,但若提到其品行修养,总让老师摇头叹惋。他们没有责任心,本属自己分内要完成的事,不是敷衍了事,就是推委躲避,缺乏集体荣誉感,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目无纪律,少有自尊,不能用理智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若不及时改进,往往虚度青春学业无成。

5、怪异刁钻型。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有时总有极个别与众不同的“异类”人物,他们常常以让人瞠目的言行、着装、发式等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有时会制造出一些闹剧或恶作剧来博得哄堂一笑。这类学生有这样两种情形:一些人性格内向,自我封闭,独来独往,有时行动诡秘,让老师捉摸不透,无法窥察其内心世界,他们如同闯荡江湖的独行侠;另外一些人性格外向,好出风头,有时还会无中生有刁难老师。这一类型的学生实质上很有个性才气,只要引导得当,他们的才情、专长将会在正道上得以释放张扬。

二、造成学生不良心理的诸多因素

1、时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催生出未成年人综合并发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它对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道德、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我们的学生耳濡目染,自觉与不自觉地汲取了许多负面的不健康的东西,而他们沾沾自喜奉为时尚,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刻意模仿,这样往往会误入歧途,使他们本该纯洁质朴的内心世界逐渐沾染上许许多多不良习气,这无形中会影响到他们健康心理、健康人格的形成。

2、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对学生稚嫩身心的腐蚀。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与之俱来的不利因素也呈现在人们面前,就拿电脑来说,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如今它已介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其便捷高效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对广大青少年来说,能否健康上网已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一些学生上网成瘾,有时为了能够过把瘾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我们知道网上的内容很精彩,但网上不健康的东西也让老师家长很无奈,一些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猎奇,图新鲜刺激,其不良心理的形成有些就是上网惹得祸。

3、独身子女单亲子女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教育盲区。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自出生之日起就备受呵护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会坐享其成,不懂得付出回报,如温室中的花朵,没经历过太阳的炙烤和风雨的洗礼,他们缺少挫折教育,心理脆弱,承受不了来自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更缺乏沉着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现在单亲子女也越来越多,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少了一份亲情的监护和关照,由于他人的歧视,加上自卑心理的驱使,这样一来往往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时间久了就会诱发出许多心理疾病。

4、目前的教育现状也是扭曲学生健康心理的一大潜在因素。素质教育已倡导多年,其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纳,但对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许多学校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牵引下,唱的是素质教育的高调,走的依旧是应试教育的老路,这样苦了老师,害了学生。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考核聘任也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一锤定乾坤,这样一来,老师为了不让自己的许多利益受损,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术来给学生施压,斧头打凿子,凿子入木头,学生整日在苦海里挣扎,有时还要受到老师的训斥、辱骂、甚而体罚,在这样的氛围中哪有自尊、民主、人格、个性等字眼,学生稚嫩鲜活的心性怎能不会被扭曲变形?

三、矫治学生不良心理的措施与方法

1、学校、家庭、社会一起联合起来为学生减压。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违背教育规律。学校应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行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不能认为子女一旦送入学校,其教育成长那就是学校老师的事了,自己只负责好他们的衣食住行就够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应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家校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的教育监管力度;社会也应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捍卫青少年的权益,用法律的武器为他们快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预防和治疗他们的各种心理疾病。2、把学生真正当作“人”来看待,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在爱的怀抱里健康成长。学生在学校不仅渴望获取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他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因此,我们的老师应以百倍的热情和爱心善待他们,尊重他们,赏识他们,把他们真正当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看待,因为用爱心培养出来的花朵最美丽最健康。老师不应仅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好坏的唯一标准,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不要责备求全等同划一,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给他们人文关怀,尤其对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更要关爱有加,让他们得到赏识,找回自信,分享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还给他们做人的尊严和一颗健康乐观的童心。

3、掀开面纱,让心理健康教育课进入课堂。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困境,最好是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堂正正地步入课堂,让那些具有青少年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解答学生来自心理方面的困惑,配合班主任和其它学科的课任老师,及时化解有心理症结的学生的疙瘩,让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就意味着关注祖国未来的前途命运,希望全社会都共同行动起来,用责任和爱心共同教会学生做好两件事:做事和做人,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做好了事,也做好了人,才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上一篇:魔法药水里的秘密 下一篇:抓幼儿自我服务促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