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企业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时间:2022-08-02 04:05:57

浅谈施工企业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存或谋求发展,除了拥有先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努力将各项费用控制在计划之内,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施工单位从工程项目投标到竣工决算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施工单位;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项目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而目前包括从立项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施工管理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工程施工的投资效益和效果,必须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工程成本控制的第一阶段是投标报价,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关键在提高中标率,保证工程总价。

组织一个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投标报价班子是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班子中应包括企业决策层人员、估价人员、工程计量人员、施工人员、采购人员、工地管理人员等。一般来说,班子成员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报价决策人员、报价分析人员和基础数据采集好配备人员。各类专业人员之间应分工明确,通力合作配合,协调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专长,完成投标报价工作。

1 对招标文件及合同、现场的研究

在招标文件中,业主有时会将一些自己能够预测的风险因素转嫁到投标单位,而投标单位在投标答疑时并未提出,做投标时为了中标又进行了承诺,给中标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投标人取得招标文件后,为保证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合理性,应对投标人须知、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现场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深刻而正确的理解招标文件和业主的意图。

(1)投标前应进行现场踏勘,看施工现场是否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土质、地下水位、水文、现场气候条件,现场环境如交通、污水排放、生活施工用电、建筑垃圾处理等,临水临电、临时设施搭建等都对造价、工程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

(2)合同分析:要对合同背景、合同形式、合同条款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与承包工程有关的合同背景、法律依据,分析承包方式、计价方式,分析合同条款,包括承包商的任务、工作范围、工程变更及相应的合同价款调整,付款方式、时间,施工工期以及业主责任、施工单位责任等;

(3)图纸分析:图纸是确定工程范围、内容和技术要求的重要文件,也是投标者确定施工防腐等施工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报价的主要依据。

2. 确定投标报价策略

根据招标文件工程特点,调整总报价内部各个部分的比例,可以增大中标几率获得更大的利益。除此以外,投标企业还应该制定风险预防计划和风险应急措施,合理做好风险转移。

(1)投标报价时,既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要分析招标项目的特点,遇到施工条件差、专业要求高的技术密集型工程,而投标人在这方面又有专长,声望较高;总价低、支付条件不理想的工程,报价可高一些;遇到施工条件好、工作简单工程量大、支付条件好的工程等,报价可偏低一些;

(2)不平衡报价法:在一个项目总价基本确定后,通过调整内部各个项目的报价,以期既不调高总价,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如能够早日结算的的项目、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单价适当提高。

(3)增加优化方案法:有时招标文件中规定,可以提一个建议方案,投标人这时应抓住机会,组织一批有经验的设计和施工工程师,对原招标文件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仔细研究,提出更为合理的方案(可降低总造价或新技术)以吸引招标人,促成自己的方案中标。

二、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工程施工阶段是指将图纸、原材料、设备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搞好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对工程造价监控、提高经济效益起着显着作用。造价人员要做好原始成本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并对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看两者是否基本吻合,如有偏差,特别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一定要引起项目部的重视,查明原因并纠偏。施工阶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1.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项目成本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材料费控制包括材料订购、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控制三个方面内容。

(1)材料订购方面,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比如按照价值工程理论采用ABC分析法将公司的所有材料成本按金额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分为ABC三大类,A类进行重点控制,B类实行一般控制,而C类只需采取简单的控制方法即可。不同类型材料采用不同的采购原则、领料制度。

(2)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买价控制、运费控制。作为施工方,为了控制工程成本,应主动走向市场,了解、比较多家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筛选出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供应商,并与这些供应商建立长期的联系,价格变化情况;同时也应适时掌握周边商家的材料、设备价格情况。同时,要合理组织运输,尽可能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降低运输成本。

(3)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避免“完料不尽,垃圾堆里有黄金”的现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

2.人工费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10%~12%。对施工期间所需发生的人工费进行控制,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其次,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月初做出用工计划数量,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比例承包给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结合市场人工单价计算出本月的人工费控制指标。最后,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将实际用工数量与清单的数量进行对比,如有负偏差,则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控制对比节约了用工数量,即降低了人工费的支出。

3.机械使用费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5%~8%,机械费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数量参考定额计算出各类机械的使用台班数。月初依据计划量进行控制,月末应把实际使用台班数同控制台班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对策,以降低各项费用。

4.严格工程变更管理。在施工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常常会导致工程变更,必然会影响工程成本。应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尽量使做到少变更、少返工;另一方面,对于必须进行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签证审批程序,按合同和已经约定的条款,及时计算每次变更的价款争取做到先签证后变更施工。

三、验收、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验收和结算是成本控制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与工程结算编制完整、正确与否息息相关。编制过程中,绝不能遗漏任一张设计变更或工程指令单、现场签证,熟悉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逐项核对工程量按照相应的计价类别、合适的定额,逐项计算工程费用,再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合理取费,计算出工程造价。严格执行初审终审制度,反复核查,确保工程造价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和结算争取尽早资金到位,提高项目经营效益。

结束语

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各个阶段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多项技能的素质,既要懂工程方案设计、质量检查、进度监督,还要会成本核算和控制。每个员工都要有成本节约意识,这样,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才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伊生,主编,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柯洪,主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上一篇:我国自助餐业发展的现状及市场分析 下一篇:浅析煤田地质钻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