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房价与地方政府

时间:2022-08-02 03:49:27

地价\房价与地方政府

地价房价影响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与稳定,同样关乎民生。近几年,部分城市持续高涨的房价和频繁出现的“地王”,不仅使人们对不断成熟的土地市场“招拍挂”交易方式产生质疑,也对地方政府的调控动机多有怀疑。如何认识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以下就地价、房价和地方政府等多个方面关系的梳理,尝试给出一些释疑。

一、地价对房价有重要影响

地价对房价具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作用。地价作为成本对房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因为地价会影响需求预期而对房价存在间接的拉动作用。正常情况下,两个方面的作用应该是平稳的,即对房价产生的影响是稳定上升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两个方面不仅会单独产生作用,还会产生复合和互动作用,形成非良性循环,使地价和房价发生较大变动。

1 地价成本提高推动高房价

在房价的构成中,土地成本不仅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容易受到经济和市场环境影响发生变动的部分。

土地成本的提高,是构成提升房价的充分条件。土地成本由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开发成本等构成,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提高、以及土地供求矛盾的加大,不论是土地取得成本、还是开发成本都会呈现增长的趋势,故土地成本导致房价水平的升高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北京市自2004年出台《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8号)以来,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实行人地分离计算,土地补偿以政府最低保障价为起点,最后价格通过讨价协商机制确定,人口补偿参照社会保障计算方法确定。其结果是使征地补偿费能够比较充分反映市场供求情况,且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如2006年近郊区个案土地征收补偿就有每亩90万元的较高水平发生,而2008年以后全市平均整体补偿水平持续增加。

2 地价升高影响需求预期拉高房价

住房需求由两部分决定,使用需求和投资需求。住房使用需求由人口数量和结构、收入、信贷和市场状况决定;住房投资需求则由市场状况、资金和信贷等情况决定。

地价与其中市场状况的关系最为密切。第一,地价直接影响市场预期。地价高、且增长快,会产生过高的市场预期,进而刺激购地、囤地以及房地产投资需求;地价低、且增长慢,则会降低市场预期,减少土地和房地产投资需求。第二,地价会影响信贷供应,并间接影响市场预期。地价高涨,过高的市场预期,会刺激银行趋利而导致加大放贷力度,促进市场发展;地价下降,不看好的市场预期,则为避免影响银行的利益而使其降低放贷力度,制约市场的发展。

因此,不论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影响,地价都是影响房价变动的重要因素。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不是要回避,而是要认真研究和积极应对。

二、土地和房地产投资的巨大利益是造成地价升高的根本原因

土地“招拍挂”只是造成地价升高的表象,地价快速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是投资土地和房地产的巨大利益,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是投资成功的外部环境保障。现时期巨大的企业资金、个人游资的进入,则为政府调控增加了难度。

1 “地王”产生的特点符合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从近几年部分城市产生“地王”的背景来看,可以发现如下规律和特点:

第一,“地王”的产生与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看好,房地产投资机会利好,往往是与“地王”的诞生相伴的。如2008年主要城市“地王”屈指可数,对“地王”的关注度也极低。2009年以后,“地王”则频繁出现,对“地王”的关注程度也是异常高涨。

第二,产生“地王”的土地类型中居住用地较多。如从2008年以来主要城市“地王”的用地类型来看,多以居住用地为主,或者是居住与商服、金融用地混合的综合用地等。

2 住宅用地出让高溢价折射出住宅神话的存在

“地王”的产生应该包括:第一,有投机的直接条件,如地价、房价不断上涨;第二,有投机的间接或背景条件,即经济环境能够维持地价、房价的不断上涨。

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维系了住房市场的繁荣,促使住房的使用需求和投资需求均得到较大的增加,进而导致房价上涨,住房市场繁荣;而住房市场繁荣,则会带动住宅用地的需求,并可能引起对住宅用地的投机,最终产生“地王”现象。

从北京市2006-2009年间土地出让价格溢价比的统计结果来看,住宅用地溢价与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相比,溢价结果亦明显较高。如零溢价成交的住宅用地项目比例仅为21.33%,而工业用地是90.48%,商业用地为41.22%。而在0%~100%区间的溢价幅度、以及超过100%的溢价幅度,住宅用地均显著高于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如在超过100%的区间,住宅用地为24.83%,工业用地仅为1.7%,商业用地为15.27%。如此,市场对住宅用地的“热捧”和“偏爱”,是经济繁荣和住房市场只涨不跌神话带来的必然结果。

3 破除房价神话和干预“地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地王”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其治理涉及经济系统的调整问题,难度很大,再加上国企资金以及社会游资的介入等,常规的市场调控政策往往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不但不能“因噎废食”,否认和惧怕“招拍挂”,甚至放弃土地公开市场交易方式,而是要针对问题的根源入手,从土地、房地产乃至整个经济的运行体系入手,进行系统和整体调整,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地王,并避免产生寻租等一系列更为严重的问题。

三、地方政府对高地价和高房价“又爱又怕”

地方政府理性上希望房价和地价稳定提高,但也会存在获取高价收入的冲动。因此,要在中央政府、大众的监督下,促使地方政府能够有效把握调控的度。

1 理论分析地方政府的动机

从理论认识上而言,地方政府对于地价高低的认识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取决于地价变动对政府产生的成本和效益。

不论是地价过低、还是过高,应该都不是地方政府希望看到的。地价水平过低,表明土地需求不足,是市场和经济发展不佳的表症之一,也会进一步影响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地价水平过高,则表明对土地需求旺盛,并会进一步刺激土地需求,尽管会有土地收入和GDP的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加大建设用地供地矛盾和耕地保护的压力,并同样最终会影响市场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可以给出基本的判断,地方政府不希望地价过低,但是也不希望地价过高。如何把握、能否把握这个度,对于政府的调控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这里,除了政府自身的判断能力和调控水平是决定因素之外,来自于中央政策的导向和社会的监督也都是至关重要的。

2 实际判断地方政府的行动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在频繁出现“地王”的几个大城市,或是配合中央政策的颁布,或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都纷纷出台了完善和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从政策指向上释放了稳定市场的信号,也直接对市场活动进行了规制和约束,其作用还是在不断显现,应该得到肯定。

而北京、上海对“招拍挂”政策的调整,更是直接指向“地王”。如北京的“限房价、竞地价”政策、限制企业拿地规模政策、暗标政策和上海的公告方式和纯招标方式等,都是试图通过完善土地出让方式而制约市场的炒作行为。

四、建议

要保持地价和房价的稳定增长,需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也要不断提升政府的调控能力。当前特别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严控土地投机。通过制定土地出让前、后的有效规制办法,以及对包括招投标的条件、方式,签订合同后的付款、投资进度和后续使用等严格监管程序等,对土地倒买倒卖、乱占滥用行为进行控制。

第二,约束地方政府卖地的冲动。规范和完善土地征收的补偿和安置规则,规范和完善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和使用规则,通过减少买地卖地的利益空间从根源上来降低政府卖地的冲动。

第三,引导住房投资和消费合理化。拓展和引导民众的投资渠道,同时除了要对购房进行一定直接和间接限制以外,对存量的空置房和闲置住房也要建立市场流动的奖惩机制。

上一篇:且说“房屋登记官”不是官 下一篇: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新旧规章之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