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与房价之争缺乏理论支持

时间:2022-09-28 11:40:19

地价与房价之争缺乏理论支持

随着国土资源部对全国620个楼盘土地成本调查结果的公布,几年以来一直撕扯不清的地价与房价谁主导谁的争辩近来又火热起来。各方争论主角都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诉求拿出了自认为权威的数据,但是,有一个前提问题大家都没有涉及到――这就是,既然讨论的是商品价格问题,而价格又是价值的货币具体表现形式,这就涉及到价格决定的最终依据和收入的最终来源,即价值的决定问题。无疑,这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对价值源泉的探讨,已远远超出了我们这里所讨论问题的范畴,甚至涉及到社会基本制度的评价(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以及他的整个经济学的基础就是劳动价值论)。在地价与房价关系上,如大家所知,如果坚持劳动价值论,那么地价(地租)因不参与价值的创造,自然不会影响房屋商品的价格;如果坚持效用价值论,那么地价(地租)由现时的房屋供求关系引发的派生需求(边际效用)来决定,地价自然影响着房屋的市场价格。

大约200年前在英伦大地上曾发生的一场大辩论与今天我们争论颇有些类似,分别以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与马尔萨斯为代表人物,他们辩论的主题是有关地租推动了谷物价格,还是后者推动了前者。争辩双方严格站在各自所坚持的价值理论基础之上,即以基本理论为支撑。而现在我们在地价与房价争论中的情况是,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论支持,地价房价之争已经演化成了“利益械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为了远离高房价的社会问责“高压线”而竭力为自己辩护,开发商出于逐利本性自然要极力鼓吹地价导致了高房价且不说,甚至国家机构(按照列宁的定义,国家应该成为平衡阶级利益冲突的机器)本应站在争论的超脱立场(游戏裁判)之上,现在也冲进竞技场参与追打。

我们并不主张唯理论,但是观察、认识问题总是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指导,不然往往会陷入“鸡与蛋”的无谓争辩。观察我国现实地价的形成还要考虑到土地制度的国情,我们并非实行自由竞争的土地市场,而是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属于纯粹垄断市场型。因而,从根本上说各级政府是能够控制地价及其对房价的影响度的,这是考量我们地价与房价关系的一个基本的制度前提。同时,由于土地和房屋黏合在一起,所以称为房地产、不动产,要把土地与房屋两个本来连体的价格截然分开,是十分困难甚至有些复杂。如果不顾时间、地点和项目就一味地断言谁决定谁,很可能有失偏颇。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视角,我们倾向于主张这样的观点:在短期,土地价格主要由房屋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即房价影响地价;在长期(大于项目自启动到基本销售的周期),房屋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决定,即地价影响房价。

上一篇:整体房价或将微调 下一篇:房产是抵御通货膨胀最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