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08-02 03:17:49

浅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全面推进教育改革。

一、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抛砖引玉。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探究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欲望,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这种欲望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

通常同桌或四个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大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分组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求得最佳的答案,并达成共识、得出满意的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互补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发扬学生的主见,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同步、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三、让学生体现自主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性教学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观点,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 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自主探究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发扬学生的主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教师多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有缺点的回答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渐完善。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偶尔有些忘乎所以也是情有可原的。

四、教师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我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愿学、会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一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坚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

上一篇:尽早适应初中学习之我见 下一篇:优化练习打造优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