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8-02 02:53:33

浅谈基层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离开质量控制,审计监督就是一句空话,维护经济秩序和促进廉政建设也就无从谈起。近几年,审计署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各级审计机关也在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经济形式,审计质量还存在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客观上讲审计资源与任务矛盾突出,造成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相当艰巨,在安排本身年初审计任务时,要考虑收缴因素,最少在20个以上,省审计厅统一安排审计项目一般在5个以上,经济责任审计、行业专项资金检查临时委托审计项目等不确定因素最少有10项,加上政府临时安排的审计项目,使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多达40项;另外还存在每年地方政府抽调一线审计人员参加临时检查和下基层帮扶工作,更是加剧了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的矛盾。这种审计人员少、经费紧张、时间少和任务重的矛盾必然迫使审计人员压缩现场审计时间和具体的审计程序,减少延伸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前调查不细致、审计方案粗糙、一些问题查不深、查不透,加大了审计风险。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前调查不充分。有些审计人员没有用发展的思路认真对待审前调查,对于年年审或经常审的项目不愿做审前调查,即使做了调查也只是蜻蜓点水,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审计项目仍按照以往的经验对待。容易造成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

2、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质量不高。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审计工作质量,没有好的审计实施方案,项目审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审计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当前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审计实施方案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二是审计内容泛泛,缺乏操作性;三是审计分工不合理,审计人员职责界定含糊,审计责任分担不清。

3、审计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审计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计组内部沟通不够,审计组长对审计情况掌握了解不全面,存在遗漏重要审计事项,形成审计风险的问题: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对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的掌握不够,再加上对审前准备不充分,碰到问题时缺少对问题的判断标准,不能有效的履行审计程序,无法深层次的披露审计发现,形成重要审计事项漏审的审计风险;三是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实施方案的遵循性控制不到位,甚至偏离了审计实施方案,致使审计工作降低了效率,不但加大了审计成本,结果还难以达到预期审计效果。

4、审计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审计信息。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成果表现形式,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审计项目的成败。目前的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挖掘不够,审计结论准确度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少。

5、审后追踪不到位。近几年,虽然国家审计署和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加大审计力度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落实并对审计项目实施追踪审计。但是仍有不少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只重视对审计查出的罚款处理,却忽略了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追踪,致使一些违规、违纪问题屡审屡犯,法律的刚性得不到体现。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形象大打折扣。

二、提高基层审计质量的建议

1、搞好审前调查工作。要提高审计质量,认真开展审计前调查是前提条件。在每次审计开始前认真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会计政策选用等一系列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审计的着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减少随意性。同时,应收集相关的审计法规文件,强化专业知识,采用可行的审计技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2、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在审计工作实施前,审计组要根据掌握的被审计行业、单位财政财务政策规定、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促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出发,确定具体目标,内容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的编制实施方案。首先明确具体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从根本上规定了审计发展的方向:其次要明确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审什么、怎么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要明确审计范围,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范围做出严格界定,要求审计组只对所涉及的审计领域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3、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审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式各样的审计风险,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所难免。为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首先,应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其次一,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按照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获取直接、有效、确凿的审计证据,然后根据取得的审计证据编制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规范、手续完备、有理有据的审计工作底稿;还可以根据审计方案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及时对审计方案或审计重点做出调整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4、优化审计报告编制。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成果”。它的材料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次具体工作内容。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在审计报告形成阶段,项目管理者应核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三者的一致性,以避免重大问题的漏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避审计风险;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认真做好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工作,做到审计取证数据、事实及描述准确,编制审计底稿的依据合理,审计报告措辞要严密,对问题的定性准确,评价审计项目准确适度,处理意见要公正、实事求是,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在报告中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既要原汁原味地反映审计情况。还要有理性分析,把微观成果提升到宏观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5、实施追踪审计,强化对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追踪审计是落实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要切实加强对党政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跟踪督办,把它作为巩固审计成果、扩大效果的一项具体措施,切实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审计后续阶段,审计机关还应当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质量评价不但要对整个审计项目评价还要对审计人员评价。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及审计小组的整体情况等;对审计人员的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通过审计质量评价可以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责任追究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惩罚措施,而是要通过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把审计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上一篇:资本市场持续和谐发展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开具、取得发票容易混淆的几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