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拐点之惑:何时有个温暖的家?

时间:2022-08-02 01:54:09

房价拐点之惑:何时有个温暖的家?

1200年前,著名爱国诗人杜甫望着自己被狂风肆虐过的茅屋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1200年后,无数人望着难懂的房市焦灼:“都市万家灯火,没有一盏属于我。”

一个安居的梦,做了上千年,周而复始地耗尽一代代人的毕生精力。从没有一件事,像房子这样直接地与人生、与民生联系在一起。

承受不起高房价,又死不了买房这条心,这就是多数中国人无奈的现状。房价涨到头了吧?该降了吧?出手?再等等?我们惴惴不安地在安居梦想和高房价的现实之间挣扎。

一、追踪省会石家庄楼市变迁:从住房难到高房价

1998年之前,中国百姓的住房大多数是单位分配的,主要拼职务、工龄,住房需求处于严重压抑状态,够住已经不错了。

住房改革后,很多人依旧抱着单位分房的想法,也不大接受住房贷款,房产市场温吞吞的。2000年时,最贵的也不过3000元一平,有的只卖1300元一平。

房改推广,福利分房已成绝响,单位集资建房也渐渐退出,住房自备成为必然趋势,房价开始快速增长。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价像打了鸡血,一路飚升。

2008年,金融危机致使房价短暂地下跌,之后是持续地、大幅度地快速增涨。房子已成了比黄金更保值的硬通货,房子除了居住之外,成为平民百姓的一种被动理财方式。

2011年,信贷紧缩,一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二三线城市房价坚挺。

二、房市4探

“限”时代,拉得住房价吗?

马亦敏43岁购房意愿:

我又开始看房子了,这样的事情我已经干了3回。

第一次是10年前。丈夫通过公开招考已于3年前录入石家庄某局任职,而我一直在老家行唐,如何解决两地分居一直是我们的心头痛。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俩一咬牙:买房。先把我和儿子的户口落进石家庄,甭管我调入还是儿子上学都有了顺理成章的说辞。

钱当然不够,我们办了3成按揭,除去首付背负20万元的债务。

就这20万,差点儿把妈妈愁死:“这么多钱可咋还哪?按揭说得好听,其实就是银行和卖房子的把人按在地上,慢慢揭下一层皮来。你们年轻人真是胆大,怎么敢借这么多钱。”

我也是没办法啊,除此之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我已经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总比恩爱夫妻分居两地强。

我们很幸运,之后几年,公务员工资改革,丈夫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我调到石家庄一家培训机构,公司效益不错,准备背一辈子的贷款竟然用6年时间就还完了。

2007年,我们动了再买一套房子的心思。公婆年事已高,老家医疗条件不好,不把他们放在眼前,怎么也放不下心。

我们在附近找到一套60多平米的小户型,这两年房价涨得凶,别看房子小,总价却已经逼近了我们自住那一套,我们重又背上贷款,利率负担比上一次还重。不过这一次,却没人对我们自讨苦吃的行为表示惊讶,连“揭皮论”的妈妈都没异议:“买房比存钱合适多了,搭点利息就搭点利息,过几年房价能差出好几倍利息来。”

今年之所以又想买房子,一来是因为儿子已经考上大学,结婚生子已近在眼前,给孩子置办一套婚房是传统习俗,我们也不能免俗;二来这两年通货膨胀实在吓人,手里的钱存一年贬一截,总得给它找个稳妥的去处,平民百姓想不出什么高明的投资理财方式,房子算是最简单可靠的了。

我的第三套房看起来碰到了限购令的门板,但实际上根本构不成实质的阻碍,比如我们,用公婆的名字买就行了。至于有人猜测,限购令一再加码会拉低房价,我认为希望不大。如果真的认为它有用,那还真就得快出手,因为限购令都是有时限的,哪天解禁房价一准井喷,我可不想当那没味的垫背。

真的,该买就买吧。

时评:买房真的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头好”?其实我们自己也没弄清,一代代人都需要住房,为什么偏偏到我们这一代就出现了购房狂潮,让房价在不可承受的高位上久飞不落。

限购令对房价,可能有辅助的调控作用,指望用它拉住房价,似乎又不那么容易。

首套房首付利率上浮,“刚需族”伤不起

董妍艳28岁购房意愿:

最近一段时间,我连做梦都是房子,沮丧得无以复加。

恋爱6年,家里一直在催我们结婚。可结婚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事,我们想为未来的小家准备一个基本的物质基础,那就是房子。

但这房价,真是让人崩溃。2009年初我们开始看房子,同事向我推荐谈固大街上一个城中村改造小区,户型确实不错,小区配套齐全,规模也大,两年后交房,均价3800元。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小户型,最小的两室也得近90平,摸摸兜,我俩黯然走出售楼部。

尽管首付只要两成,房贷利率还可以享受7折优惠,8万元最基本的款项也足以让我们这两个刚刚工作两年的年轻人铩羽而归。

以后3年,我俩一边继续关注房产市场一边拼命干活拼命挣钱,越看越着急。尽管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房价涨得更快,我们曾经看上的那套现在交房了,单价已经上升到了近7000元。

眼看奔三,父母都急疯了,最佳生育期也快到上限,房子迟早要买,晚买不如早买,否则连下一代都要耽误了。

我们最终选定了二环外1000米处的一座楼盘,精装修,每平米6200元,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已经是准现房,付12万首付款,两个月后就可以入住。

我们交了订金,单等售楼处准备好购房文件和贷款手续后通知我们办手续。

谁知道一周以后,售楼小姐给我们打来电话,不是催促我们办手续,而是告诉我们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他们的合作银行已下通知,首套房首付提至4成,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两成,让我们追加首付款,而且要快,因为银行房贷额度很紧,尤其到了年底,不抓紧的话能不能申请下来都不好说。

我倒想追加,可是谁能告诉我,两个年轻人从哪弄那么大一笔钱去追加?

买房梦再一次破灭,郁闷至极。真不明白,我们不过想有一套遮风挡雨的落脚之地,是最应该保护的住房“刚需族”,怎么那么多针对房地产商的调控政策全是“空调”,而这回调整却结结实实把我这种真正需要房子的人调控到了买得起房子的人之外,让人情何以堪?

时评:首套房客户多为自住需求者,满足这部分需求是楼市调整的根本目标。现在,银行与开发商将房贷比例与支付比例上调,引发首套房贷款越来越难,本意也许是积极的,但即便是积极意义下的误伤,也让“刚需族”承受不起。

楼市冬眠,涨跌难料,我们要不要再hold会儿?

魏慧慧31岁购房意愿:

从2001年初开始,我心里就七上八下没消停过。为什么?那还用问,现在没有一件事能像房子这样,让人“为伊消得人憔悴”了。

房子要买,可咱小老百姓钱少啊,房子是居家过日子最大件,一平米涨100就得多掏1万多块钱,一平米降100就能少出1万多块钱。要是像北京似的,普遍跌个一两成,那我们就可以把两居室的过渡房变成三居室的终极目标;要是像北京某楼盘似的打5折,干脆又能多出一套房子来,这么大的利益驱动,不优柔寡断就怪了。

2011年初,“新国八条“横空出世,把限购推向全国,我们很欢欣鼓舞了一把,想着石家庄房价肯定会降,想等它降了再买,但预期中的降价潮似乎并没出现;紧接着3次加息又从资金方面加大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一房一价”等直接干预房价的政策出台,让我们更有等降的信心。但房地产商还真是hold(把持)得住,死撑着不动弹;到下半年,首付提了,二套房不说连一套贷款利率都涨,让我想开发商都该傻了。

可是奇怪,我们看中的裕华区楼盘价格大都依然坚挺,这回开发商不傻换我傻了。

买?还是不买?售楼处不再像往常那样人流如织,但售楼小姐很淡定,对我们是否降价的质疑,她们报以一笑:“姐,您自己说石家庄房价高么?跟唐山、秦皇岛这些地级市比都差不出什么。国家调控是要把房价中不合理的泡沫挤出去,可咱没沫啊。北京二环一平四五万,开发商随便一松口降几千不伤筋骨,咱这二环上满打满算才6000元一平,你说往哪降?不涨就不错了。快买吧,等大家回过味儿来,看谁后悔!”

我真有点hold(把持)不住了,理智告诉我再等等,可售楼小姐说得不无道理,要是买房旺季一到,房价不降反升我跟谁哭去?

真恨不得自己也会冬眠,一觉睡去不问世事,到春暖花开时睁开眼睛,房子按人头发,那多省心。

时评:调控政策步步紧逼,楼市随之降温,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显而易见,难怪买房人的观望情绪浓厚。调控让高昂的房价低头,这是每个买房人梦寐以求的事,但真的降了,买房人反而更多地作壁上观:说不定还会降呢,再等等。这不但让降价效果打了折扣,也使得那些待售的楼盘无所观望。

房价降不降是综合因素,买不买得上合适房却是个人眼光和智慧的考量。

为什么我总买不上房

贾秀清37岁购房意愿:

说句实在话,我是真想买套房子。

我们一家三口住在公婆留给我们的一套40多平米的一室一厅里。孩子小的时候还觉不出什么来,孩子懂事之后,3个人睡一个屋实在不太方便。

从他5岁开始,我就琢磨换套大点的房子。2004年底,我们看上了一套房子,南北通透的户型,格局不错,总价23万,基本达成了购房意向。可等我返回头考察小区环境跟邻居聊天时才知道,这套房子一月份时在中介挂上,房主要价21万,那两万是中介自己加上的。我顿时有种被骗的感觉,这中介也太黑了,哪有这么涨价的。

我跟中介交涉好几回,中介一口咬定,现在房子就这价,要就快点办手续,不然恐怕还得涨。我还就不信这个邪了!蒙谁呢?半年涨两万,不然还得涨,你当房子是发面馒头么?我做好了跟中介拉长锯的准备,没想到一周之后,这套房子真卖了,成交价23.2万。听中介洋洋得意地说了战果,我恨不得抓过买房人揍一巴掌:真没骨气,干吗捧黑心商人的臭脚。

之后陆陆续续看了很多套房子,可心的几乎没有。房子是一辈子的事,户型、物业、价格,甚至邻居都得考虑在其中,等我下决心凑合一下,房价又不凑合了。最明显的是我比较来比较去最后决定买一年前看过的香榭里的房子,可是一问价,相同户型居然比一年前高出10万!你说谁能甘心掏这个钱?

现在儿子都13岁了,已经长成了一米七的小伙子,只能窝在客厅的沙发里,写作业趴在茶几上。为了照顾他学习,客厅的电视常年不开,我们夫妻晚上就呆坐着看报纸织毛衣,别提多无聊。

买房的愿望是如此迫切,可是我等,死等!我就不信攥着人民币会有买不上的东西。

时评:据说世上有7种人不管房价涨跌永远买不上房子,这7种人是:觉得房价还会跌的人、比别人慢一拍的人、永远不相信开发商和中介的人、总是看而不买的人、永远相信专家的话的人、等待房价跌到谷底的人、想买套十全十美的房子的人。

房子人人想买,买房的智慧就不见得人人有了,有人嚷好几年买不上,有人不声不响一套高性价比的房子到手。所以买不上房子怪高房价的同时,还得反醒反醒自己是不是该出手时没出手。

三、房市展望:调整还将是常态,买房回归理性时代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了大中城市房价,部分城市房价松动,另有1/3持平、1/3环比涨势平稳,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市场正在降温,楼市拐点是否已经出现成为舆论焦点。

7成市民认为房价没有降,数据上的松动和真实感受有比较大的差距,降价大多是房价已经畸高的一线城市或只是开发商变相忽悠,二三线城市房价依然坚挺,类似2008年出现的房价大幅下降的现象没有出现。

其实房地产是一个区域性质很强的产品,各地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策略。以石家庄为例,它的房价基数原本在全国省会城市已不算高,且每年购房增长人数在10万左右,“刚需”健在,房价有支撑;不但如此,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运营: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危旧房淘汰等方面因素也都加大了住房需求,这些因素决定了它的房价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中国很大,情况很复杂,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房产市场进一步规范和有章可循估计还需要假以时日,未来一段时间调整还将是常态。

房价降不降,降多少,既要看消费者的需求和能力,也要看开发商的实力,最重要的还要看国家政策走向。

作为购房者来说,理性一些,不要跟风听音,衡量本身购房目的和能力范围,找到适合自己的房子才是上策。

四、本刊视点:什么时候买房都合适

从前人们是等有了钱才买房子,现在不同了,有没有钱都买房子。以前买房的时候想,房价会不会降,现在更多人焦虑的是,现在不买将来还买不买得起。这里面有经济原因,有开发商的原因,也有购房者自己的原因。

现在要不要买?何时买房才合适?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是真正的刚性需求,什么时候买都合适,因为自己居住,升与降变不了现就是空谈,一家人其乐融融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投资,就得有投资的眼光,关注一下口袋里的钱是否经得住折腾,包括政策带来的影响。只要实实在在从需要出发,任何时候出手,都是最佳时机。

上一篇:资讯播报 第2期 下一篇:女人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