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后的思考和感悟

时间:2022-08-02 12:17:26

教育背后的思考和感悟

从教30余年,数不清点过多少学生好听的姓名,送走多少个俏皮可爱的面孔,享受多少次孩子热情的拥抱。学生是一片五彩缤纷的世界,更是大自然的蓝天白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好学生。要想教育有成果,就要敢于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和提出新思路;就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关爱、呵护同严格的要求结合在一起,把表扬鼓励同谆谆教诲合二为一。那么怎样才能收获教育的硕果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1. 关注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创造,以及学生拓宽思维的能力。基础知识是战场必备的枪药炮弹,战略战术更是战场的精髓。中国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有着过硬的基本功,中国的孩子都是“勤奋的天才”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亲自动手,身临其境的模拟,挖掘创新思路以及开拓思维的能力还要进一步的加强。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同讨论:

(1)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体验乐趣。英语作为一门新鲜和必备的课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模拟一段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演练。比如,在讲到去医院就诊这一课时,我会给学生准备白大褂、听诊器、药箱等道具,尽可能地模拟真实情景,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新鲜感。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深刻的记忆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成效,从而增添了体验带给学生的乐趣,久而久之,英语就成为了学生喜欢学、轻松学、学得好的学科了。

(2)培养善于思考,增强探究意识的能力。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化学课,觉得他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方面做得很好。引发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创造,是我们新课改形势下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向。在课上,他首先提出一个能引起大家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上的主动探究,没有想到方法的同学集中精力听别人讲解看别人操作,想到方法的同学思考是否有更快速、更有效的方法。方法是不同的,有正确也有错误的,但是这种探究习惯的养成,是我在教学中最想看到的,操作方法的不同,实验方案的不同,也让我体验到了学生探究的独到见解。

培养善于思考,增强探究意识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思考“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究“怎样做”。学生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养成勤于动手实践的习惯,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我们的教学方向。

(3)解开教育成就背后的束缚。一个国外的学生跟我说起了这样一种现象,他所在的班级里有着各个国籍的同学,他们都很佩服中国的学生,因为他们百以内的加减法甚至乘除都不需要计算器就可以脱口而出正确的答案,他们称呼这些在中国很正常的孩子为“神童”。

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在需要开拓思维,创新提议的时候,中国孩子就显得中规中矩,提出的想法不够大胆,创新不够新颖。为了摆脱这种现象,我们的教育就要从小抓起,让学生充分打开自己的思维,让每个人的智慧与大家共享,起到互相启发,互补不足的作用。当学生提出类似于“天空是红色的”稀奇古怪的想法时,教师不要直接否认,要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出发点,引导学生正确、大胆的拓宽自己的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摆脱古老的板板式教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 要充分重视学生与生活和社会的密切联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积极向上而教育。”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实践活动要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要面向学生生活,从现实社会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走到现实生活中去,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家长要适当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与老师多交流多沟通。“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能因为孩子短暂的成绩不好,就把“没出息、笨”挂在嘴边,大大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学会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所在,劳逸结合。家长和老师更要勤于沟通,通过孩子的家里表现和学校动态来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及时准确的把握“小树苗”的成长方向。

4. 师资团队要耐心、细心、用心和有爱心。在学生面前,老师是导演、演员、主持人……课上我们要用激情感染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详略得当、掷地有声,让听课变成一种享受;课下我们要用笑容温暖学生,亲切友善、推心置腹、不厌其烦、多多交流,让生活充满师生的友爱!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欣赏他们每一次天真幼稚的提问,哪怕是“胡思乱想”,也要耐心讲解;欣赏他们每一次不完美的回答,哪怕有些错误甚至牵强,也要细心纠正;欣赏他们每一次情不自禁显露出的才华,哪怕只有一处可圈可点,也要用心留意;欣赏他们每一次顽皮的放弃和没有兴趣,哪怕叛逆无畏,也要用我们的爱心挽回。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所以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喜欢你,班级管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到教育,我就会滔滔不绝,因为那里有我太多的心血和牵挂,有我太多的荣誉和理想,他就像一坛经历了岁月洗礼,季节循回的美酒,沁人心肺。2014年我就要离开我喜爱的学生和我热爱的讲台了,希望综上所述的一些心得能再为教育事业做出丝许的贡献!

作者简介:李凤香,吉林省长春市第九十八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上一篇:在实习生指导中成长 下一篇:对“五元”教学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