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低渗油藏采收率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02 11:17:23

影响低渗油藏采收率原因分析

摘 要:本文以低渗油藏现河庄油田河51单元为例,在分析了单元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就目前单元开发现状和形势,重点分析了影响单元采收率的注采井网不完善、水井问题突出、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三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下步调整方向。

关键词:采收率 井网不完善 有效注水 能量保持水平 动态监测

一、油藏基本概况

现河庄油田河51单元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现河庄油田的东北部,北为东辛油田营11块,南为现河庄油田河52-1断块,西部与河31开发区相邻。区块含油面积2.49km2,地质储量498×104t,标定采收率9.8%。

1.储层特征

1.1构造特征

河51单元沙三段构造简单,为东西和南北两条断层所夹持的反向屋脊式断块,地层为从西北向南东方向逐渐抬升的单斜,倾角大约为5-8°,东西向断层南倾,落差100m左右,延伸长度大,几乎横贯整个断块,倾角上陡下缓,约45°;南北向断层与东西向断层弧形相交,南部落差大,为70米左右,向北落差逐渐减小,并逐渐消失。断层东倾,倾角由上而下变缓,一般40°左右。断块内部无次一级断层切割[1]。

1.2储层分布特征

河51单元储层是东营三角洲自东南向西北不断推进,在古地形低洼区形成深湖-半深湖相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体,分布均不连片,其中沙三1、2小层分布面积较大,为主力小层。沙三3小层砂体向北逐渐尖灭,仅在南部发育。

1.3物性特征

由于河51单元沙三段无取心井资料,借鉴邻区同类型油藏河159井岩心分析,孔隙度一般为18.5%-23.4%,平均为22.2%,渗透率变化范围为9.35-42.05×10-3μm2,平均为18.5×10-3μm2。

区块砂体中心渗透率最大,为 85×10-3μm2,向边缘逐渐变差,最小渗透率为0.6×10-3μm2,渗透率级差为143.8。孔隙度的平面变化特征与渗透率的平面变化特征相似[2]。

1.4敏感性特征

该地区沙三中储层为非速敏,无临界流速、中等-弱水敏,弱碱敏、非酸敏。

1.5油藏类型

综上所述,现河庄油田河51沙三中油藏属高压、中孔、低渗、低饱和、稀油的岩性油藏。

2开发简历及现状

河51断块于1989年6月投入开发,按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开发阶段:

2.1产能扩建阶段(1989.6~2001.12)

该阶段单元新增地质储量12×104t,钻新井5口,整体为单体泵投产,初期平均单井产能109t。到阶段末油井开井6口,日产油127t,综合含水90%,水井开井1口,日注140m3,注采比0.22。阶段累产油48.2×104t,采油速度2.35%。

2.2整体开发阶段(2002.1~2009.1)

丛式井组整体投入开发,共动用含油面积1.4km2,地质储量554×104t,新钻油井13口,利用老井7口,新钻水井5口,利用老井1口,采用边部注水的开发方式,建成14×104t年生产能力[3]。

3.3综合挖潜阶段(2009.1~目前)

进入2009年后,断块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期间对沙三层低能低产油井及层段报废水井进行封堵、补孔上返层系生产,致使层系井网十分混乱。该阶段累产油24.7699×104t,阶段含水上升率0.18。

二、低采收率原因分析

1.局部井区注采井网不完善

目前区块北部储量动用不均衡,而东南部区域无井控制,井网不完善,井网适应性较差,导致油藏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共影响储量183万吨。

例如,河51-斜139油井,2012.7月补孔沙二下稳小层前,单采沙三中层位,无水井对应,能量保持水平低,液量较低,动液面一直测不出,长期处于供液不足状态。日产液3.6t/d,日产油3.1t/d,含水12.6%。

2.水井问题突出,有效注水差

现河庄油田河51区块由于水井井况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套漏井较多,且套漏段主要集中在1500米以下,卡封有效期短,造成长期无效注水,影响水驱储量54.6×104t。

例如,水井河51-斜133油压降低,显示注水能力增强,而该井对应油井河51-斜135井于2012年年初液量下降,分析认为水井套漏,无效注水,造成油井能量保持水平低。

3.能量保持水平低

区块09年地层压力为20.23MPa,目前压力为16.05MPa,压降为29.95MPa,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较低,尤其单采沙三中的油井液量较低。从动液面等值图中可以看出,油井液面较深,基本在1700米以下,严重供液不足。例如,河51-斜113井由于水驱控制程度低,该井长期供液不足,液量3.8t/d,含水12%,液面测不出。

4.水质不稳定,水井欠注

目前河51单元注水运行A2级(悬浮固体≤2mg/L,含油量≤6mg/L)水质标准,从区块水质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注入水水质超标严重,尤其是悬浮固体含量,严重超标。如河51-斜116水井于2013.3月转注,增注有效期短。

三、下步治理对策

1.完善井网,补充地层能量

针对河51区块局部井区注采井网不完善、能量保持水平低的问题,对部分油井实施转注,完善注采井网[4]。

该井区目前河51-斜139油井沙三中只采不注,2012.10之前低能低产,补孔沙二下稳3-4小层后日液上升明显。下步建议在该区新钻水井1口,钻遇小层3个,厚度9.6米,预计增加水驱储量9.5万吨。

2.攻欠增注,提高地层能量保持水平

经过论证,目前有4口水井由于套漏,卡封失效,需检管重新卡封,恢复正常注水,其中,2口水井套漏段位于1500米以下,1口水井待找漏上作,1口水井井口位置套漏。

河51-斜137井2013.1月封隔器找漏确认漏失段,4.2-15.5米套漏,卡封后有效期短,目前带病注水,造成无效注水,影响水驱效果,下步计划大修换套。

3.层系归位,提高油井产能

目前河51-斜100、河51-斜130两口油井与上层系合采,均为电泵井,含水高,产能较低,下步对2口油井实施卡封,层系归位,提高产能。

4.加强动态监测

针对目前油压10m3/d的注水井,优选4口井开展吸水剖面测试工作。同时,加大对油井测压力度,选取5口油井进行压力测试。

四、结论

低渗油藏采收率受多方面的原因制约,包括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有效注水量的多少、地层能量保持水平等,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应以注足水为前提,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同时,油、水井的动态监测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戴俊生.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 叶庆全,袁敏.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 方凌云,万新德等.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4] 修乃岭,雄伟等.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注水见效时间与井距的关系[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1):55-57.

作者简介:李真(1986-),女,助理工程师,目前从事油气田开发技术工作。

上一篇:催化裂化装置“架桥”浅析及处理 下一篇:松辽盆地深层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