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

时间:2022-08-02 10:40:02

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概念、特点、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主要体现、如何确定和应用公允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从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观点出发,新会计准则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定义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一致,成为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对财务报告产生较大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2006年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等组成。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质性趋同,趋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新会计准则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定义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一致。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基本内涵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概念

公允价值是一种会计要素计量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与历史成本不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将不需要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按规定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但没有对应的现金流量。这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显著特点。

应当注意的是,采用公允价值时,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在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基本准则规定了五种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这几种会计计量属性有其内在联系,基础是历史成本。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后四种计量属性都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重在反映资产、负债的当前价值。从实质上讲,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也是公允价值,但又不能全部统一采用公允价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如重置成本适用盘盈资产的计量;可变现净值通常适用存货的期末计量;现值适用固定资产等资产的使用价值的计量等。公允价值具有综合性,涵盖了前面三种计量属性,前三者是特殊情形,是“白马”,公允价值是一般情形,是“马”。

(三)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基本准则中,正式确立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并列;2.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诸多具体准则中适当引入,强调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等一些特定交易或者事项,如果有关资产或者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并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此外,在诸多具体准则中,对投资者投入资产的会计业务的处理均规定了“不公允的除外”的情形。如在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准则中,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其实质要求就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新会计准则对价值不公允的交易不予规范,这属于监管部门的责任。

(四)确定公允价值的三个级次

我国新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三个级次:第一级次,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例如企业购入股票、债券或基金,因为其价值变动较大,对其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第二级次,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通常投资性房地产适用这一级次,例如某投资性房地产可能无法取得所处地段的数据,可以类似地段的房地产的交易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投资性房地产的基准处理方法是历史成本,允许采用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应能够可靠计量)。第三级次,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资产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应当不大,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这三个级次涉及到我国的所有企业。

三、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性

财务报告的目标决定了需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规定了财务报告的目标,也是会计准则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从财务报告的目标可以看出其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助于使用者从不同角度根据准则形成的财务报告做出经济决策,侧重反映未来信息,体现了决策有用观;二是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侧重于反映过去的信息,体现了受托责任观。

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投资者。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投资者的可持续投资。投资者的可持续投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投资者首先是根据财务报告进行决策,而且除机构投资者外,一般投资者主要也是根据财务报告进行决策。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者之间不是对立和矛盾的,而是相互有机统一于财务报告的目标之中。财务报告不仅要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要,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其目标是双重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主要都是针对企业外部使用者,而且,财务报告的作用也体现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方面,对内部使用者而言,财务报告也非常重要。

财务报告的目标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这就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全面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及时反映市场价值的变动信息。无论中国会计准则还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目的都是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具相关性,更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由于历史成本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引入公允价值成为必然。如果会计准则还完全按照原来的规定,固守历史成本处理,会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会计上所反映的信息可能越来越无法达到决策有用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就可能被边缘化。要想使会计不被边缘化,就必须保证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能够基本符合市场的规律,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必须考虑相关性。

四、新会计准则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是: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能可靠计量。我国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采取了适度、审慎原则,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而没有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主要考虑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一)公允价值损益的变动可能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作为支撑

如前所述,引入公允价值后,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一般要计入当期损益,但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即企业利润表上增加了利润,仍可能没有现金流入。这样企业就有可能在没有现金流入的情况下导致现金流出,比如分配股利,并使其企业价值高估,也可能会出现相反或低估企业价值的情况。

(二)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的验证

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当无法从活跃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时,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依赖一些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而这些技术手段所得出的结果必须足够可靠,支持这些技术手段的市场参数也必须较为丰富和完备,做出主观专业判断的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否则公允价值就难以可靠地计量,甚至可能导致对会计利润和资产价值的人为操纵。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不是全面的引用,而是适度的引用,遵循可靠性原则。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总体上是比较稳健的。

五、对相关政策的建议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前提条件是: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能可靠计量。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涉及面较广、内容较新,在经济转型、业务多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能够获得并能可靠计量公允价值,对广大实务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推动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一)准则制定机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前提条件

新会计准则较多体现了原则导向的理念,给实务工作留下了较多的职业判断空间,有必要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必要的时候可通过专家工作组意见、解释公告等形式做出解释或规范。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培训,重点讲解实务工作者在执行新准则中难以理解的内容,为准确执行新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打好基础。

(二)新会计准则要求监管部门适应变化

为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监管部门需要依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规范的企业财务报告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新的评判准绳和衡量标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将形成当期损益,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的考核指标应适当调整,不应单纯考核利润,这样也有助于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防止短期行为。监管部门需要适应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进一步规范会计秩序,提升行政能力。相关部门之间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尽可能地为企业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六、结束语

从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观点出发,新会计准则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会对财务报告产生较大影响。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应积极适应变化,共同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公允价值应用面临的挑战 下一篇:商业银行实施新会计准则的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