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2-08-02 09:56:30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笔者从事多年的职业教育,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职业教育 办学模式 改革

引言: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这其中有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但长期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农村职业学校为寻求新的发展,采取了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来改变目前的困境。在全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凤庆县职业教育实现了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校企联合、校乡联合、校县联合、校校联合、厂教结合全新的办学模式,办出了特色和水平。

一、校企联合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创造办学条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由双方共同确定:企业负责向学校提供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学生到企业见习和实习,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校企联合,企业为学校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而学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生命力的源泉。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条件,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二是创造了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之路,三是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教学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直接面向企业,面对社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地处云南省西部夸东经99031′—100013′,北纬24013′—25003′之间,百分之九十八是山区,经济欠发达,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为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及日后就业的需要,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先后与县内滇红集团等多家企业、单位,县外广州建国人才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昆明市保安公司、嘉华食品厂及台资企业广东珀威电脑配件有限公司、广东惠州旭昱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

目前,凤庆职业教育中心毕业生在本县滇红集团有限公司、三宁茶厂、习谦水泥厂、营盘糖厂等企业就业近1000人,在省内嘉华食品厂、昆明市保安公司等企业就业近1500人,在省外广州、浙江、江苏就业达300千多人,毕业生供不应求,事实证明,校企联合后,缩小了区域差异,使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走出了办学困境,搭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桥梁,开通了城市就业的直通车。激活了职业学校办学实力,是值得提倡的一举多得的好经验。

二、校乡联合

校乡联合办学模式是以一乡、一镇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为基点,将办学的重心下移,涉农专业、下沉办学,直接为基层定向培养服务予新型产业的适用人才。这种办学采取灵活多样,农闲进行理论教学,农忙开展生产实习,“理论和实践不脱节,学习和生产两不误”,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科技致富带头人。依托凤庆县职业教育学校专业优势,在县乡、村、户之间形成辐射网络,构建起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服务网络体系。坚持以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乡、村为基地,以科技实用项目为内容,以农村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和农民为对象,以科技示范户为骨干,从而达到学一技之长,帮一户脱贫,带一村致富;培养一批能人、形成一个农民服务组织、推广一个科技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开办不同的培训班,如农业技术培训、农村管理干部培训、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及人力资源的优化提供服务。根据乡镇经济规划和产业布局,实施“一村一品、一片一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总体要求,学校给每位挂职教师分任务。教师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送科技下乡。学校立足本地办学,服务经济建设,为学校招生、就业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校县联合

校县联合模式是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开展校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合作。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与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培训或学历教育。凤庆职业教育中心与临沧市卫校联办护理专业,与凤庆县烟草公司等单位联合办学;面向在职干部、公务员进行普通话培训,对复员军人、农民、下岗职工进行再教育、技能培训,提高了人员素质,为复员军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有利保证。构建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实教、多方受益、互惠多赢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企业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要求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学生而言,通过订单办学这种全新模式,一脚跨进校门,就等于另一只脚跨进了企业,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从根本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四、校校联合

职校与其他学校间的联合办学。有职校一职校间的联合,有职校一大专院校间的联合,也有职校--普教--大专院校的联合等多种形式。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在发挥本校优势的同时借鉴他校的长处和优势,共同办学,为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为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作用,利用师资及设备的优势,先后与云南师范大学成教院、云南民族大学成教院等多所高等院校、曲靖市麒麟职中和昆二职中等学校联合办学。切实实现了多方受益、互惠多赢、教育资源、教学设施共享。

五、产教结合

加强基地建设,发展校办产业是职业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积极发展校办产业,通过加强基地建设,促进了校办产业的稳步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盈。一是紧紧结合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进程,服务凤庆茶文化大县建设的需要,发挥职教中心的专业优势,做好茶文章,“育、研、制、销”一条龙,实现了基地建设、生产实习、科研开发的有机结合,为凤庆茶文化大县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二是积极适应地方市场开发需求,在校办产业上拓宽新的路子。新建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并逐步实现驾培、维修、保养、一体化服务,教学、培训同步开展,进一步壮大校办产业发展实力。

结语: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单位:云南省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论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裂纹缺陷、成因及防止方... 下一篇:中职印刷实训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