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

时间:2022-08-02 08:45:24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以肘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疾病,属于伤筋范畴,为骨科常见病,是临床常见的顽症之一。笔者自2012年9月以来,运用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18例,女32例;年龄35~55岁43例,20~35岁7例;病程1个月~3年。

1.2方法

1.2.1取穴曲池、手三里、手五里、灵骨穴、阿是穴。

1.2.2治疗方法患者坐位,患肘置于治疗台上屈肘45°~90°,嘱患者自然放松,针刺部位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取0.35mm×1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微屈夹持针柄,置针与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处,从针尖开始加热至针体1/2处通红至白炽,对准曲池、手三里、手五里、灵骨穴穴位快进快出,每穴针刺2针,针刺深度为0.5cm;阿是穴为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处,此处火针刺法用点刺法,即用火针于肱骨外上髁上施点刺法,共3针,深度以针尖至肱骨外上髁骨膜为佳;取口径1~3cm的玻璃火罐于肱骨外上髁火针点刺处行闪罐法治3~6次,以局部出血或皮肤潮红为度;再以同等大小的火罐从曲池至手三里、手五里行走罐法3~6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针刺拔罐后嘱患者针刺局部2d内尽量不沾水以防术处感染。隔3d施术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治疗效果

1.3.1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肘部功能改善。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改善。1.3.2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4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2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1个月前提端重物时不慎拉伤左肘部,开始疼痛较轻,随后逐渐加重,现左臂轻轻活动即疼痛,到当地生院服止痛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遂到我科就诊。检查见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敏感,疼痛向前臂桡侧放散,令患者屈肘旋前再伸肘疼痛加剧,诊断:肱骨外上髁炎。随即采取火针及拔罐疗法,经2次治疗后,疼痛症状全部消失。2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3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肘劳""肘痛"或"痹证"范畴,主要是由于肘部劳损,或因风寒湿邪客于肘部,以致局部气血瘀滞,筋脉失和,不通则痛。火针亦称燔针、烧针等,《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灵枢.经筋》中强调"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可见古人早就发现火针对筋病有较好疗效;同时曲池、手三里、手五里均为手阳明太肠经穴,脾胃主肌肉, 肱骨外上髁炎为"病在筋"之病,故取之有效。灵骨穴位于第一、二掌骨结合处,亦即拇指、食指叉骨间之终端,其通经活络功能极强,单用本穴对治疗肘痛、口噤不开、头晕具有特效[1],在此取灵骨穴之通经活络功能以治肘痛。阿是穴局部点刺取"以痛为腧"之意。从现代医学而论,肱骨外上髁炎均由于急慢性劳损导致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理检查时可见到此伸肌总腱的抵止部周围有瘢痕组织的形成,伸肌总腱深处有一根无名的小血管,神经束从肌腱处穿过腱膜及深筋膜到皮下,该血管、神经束在肌筋膜处受到瘢痕卡压,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导致局部代谢障碍的发生[2],继而出现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现代临床研究显示[3]火针点刺具有消坚散肿,促进慢性炎症吸收作用,可使病变组织破坏,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吸收作用。高温直达病所,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病变瘢痕组织灼之炭化,受压的神经及血管得到松解,粘连板滞的组织得到疏通,局部血液循环状态随之改善。加上局部走罐治疗,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使瘀阻之邪向外发散,气血流畅,起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敏.董氏奇穴精要整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4. [2]邵福元、邵华磊,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54.

[3]吴峻,沈蓉蓉.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1).

上一篇: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 下一篇: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