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风格的大学生写作风格调查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时间:2022-08-02 06:09:47

基于学习风格的大学生写作风格调查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摘 要:以学习风格的分类为基础,结合了写作的五个步骤,以统计学中数据处理分析的方式来研究大学生的写作风格特点,旨在开发出一个可靠、规范的评价中国大学生二语写作风格的调查工具,希望能够对大学生二语写作风格的评测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帮助诊断学生的写作风格特点。

关键词:学习风格;写作过程;写作风格;工具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03-04

引言

近年来,对学生学习个体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作为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体现,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这一概念,在1954年由美国学者Herbert Thelen首次提出之后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教育论、学习理论等学科共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学习风格的定义和风格,不同的研究者有着自己不同的解释,因此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理论。正如Thomas Bello所说,“学习风格的定义差不多与这一课题的研究者一样多”。但各学者在学习风格的定义、知识的基本理念的认识上都是相同的,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包括对教学刺激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

本文重点研究大学生的写作风格,之所以挑选学习风格为切入点,是因为写作是学习中的一大难题,是衡量英语学习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在我国,长期以来二语写作研究和语言学研究相比,显得缺乏研究深度和广度,而且研究成果零散。在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在强调个性化教学的现在,针对学生自身写作风格的研究鲜有人涉足。然而,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学校有关部门、教师以及学生自己都缺乏有效、可靠的工具来评估学生的写作风格,对学生写作风格与教学方法的改进的具体效果也缺乏实证的检验。

本文旨在开发出一个可靠、规范的评价中国大学生二语写作风格的调查工具,希望能够对大学生二语写作风格的评测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帮助诊断学生的写作风格特点。

一、量表的设计

一、本设计是以学习风格为基础,结合写作过程的特点来开发写作风格调查工具,因此本文将从各学者对学习风格不同要素的划分中,挑选出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将这些类型与写作的各个步骤相结合,试测评各类型在写作各个步骤中的表现,从而得出写作风格类型。

(一)学习风格的分类概述

对于学习风格,研究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因此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理论。Schmeck认为学习风格是学生学习新材料时习惯使用的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的独特结合。Dunn夫妇俩是较早研究学习风格的权威,他们认为学习风格是学生集中注意力试图掌握和记住新的或者困难的知识技能时所表现出来的方式。正如Thomas Bello所说,“学习风格的定义差不多与这一课题的研究者一样多”。

不仅是对学习风格的定义,对学习风格要素的划分也是各种各样。谭顶良根据我国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的特点将学习风格要素分为生理要素、心理要素和社会性要素。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要素,可以得出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因为风格类型繁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总结各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以学习感知要素为基础,分为三种类型:视觉模式、听觉模式、触觉模式。

(2) 以认知要素为基础,有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分析型/综合型、审慎型/冲动型等。

(3) 以情感性格要素为基础,有内向型/外向型、分类宽度/歧义容忍度、闭合型/开放型等。

本文将从这三种要素中挑选出“学习感知要素”中的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认知要素”中的综合型、分析型,以及“情感性格要素”中的闭合型、开放型,来与写作的思维步骤相结合。

(二)写作过程的思维步骤

对写作过程的研究,Hayes&Flower的研究是最具代表性的,我国学者文秋芳、王文宇在《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一文中将二语写作过程分为以下五类思维步骤:审题、内容构思、结构构思、文本输出、过程管理。审题是指分析写作提示或对写作任务评价;内容构思指和内容有关的思维活动,包括构思和评价;结构构思是指有关篇章结构的思维活动,包括构思和评价;文本输出是指有关遣词造句的思维活动;过程控制指对写作过程、写作时间、字数以及写作状态的管理。

由于是针对中国大学生写作风格的研究,本文也采用审题、内容构思、结构构思、文本输出、过程管理这五类思维步骤,结合上文提到的七种学习风格类型,来开发写作风格调查工具。

(三)学习风格分类与写作过程的思维步骤结合

本文先假设所挑选学习风格的七种类型在写作过程五个思维步骤中都有所体现,按照七种类型的特点挑选或编写相应的题目分配到写作过程的五个思维步骤中, 到底这些学习风格类型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如何,在问卷的发放、回收之后,查看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写作风格特点。

二、写作风格量表成型中的技术处理

(一)样本的抽取

根据以上思路编写出大学生写作风格量表初稿的140道题,为了对这份初稿的效度以及信度进行分析,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在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发放问卷共1000份,他们分属于文、理、工、医、教育、农、林等不同学科。平均每个学校发放200份,最后共回收有效问卷774份。本次抽样之所以没有将性别与年级作变量,是因为基于学习风格的特点,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包括对教学刺激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就个人而言相对比较固定,是由与个体差异有关的特性决定的。

(二)研究工具及使用说明

在调查中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写作风格量表”,该量表以国外学习风格量表为基础,即主要以Rebecca L. Oxford(1993)编制的SAS(Style Analysis Survey)为蓝本,并参考Kate Kinsella, Joy Reid, Christopher M. Ely等人编制的学习风格量表或调查问卷,从中挑选与本文所需的学习风格类型相匹配的问项,进行增删修改,再将修改后的问项分别按写作过程的思维步骤顺序编排,编写成“大学生写作风格量表”,共计140个问项,每个问项采用Likert式方法编写,由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为5个等级,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每项陈述的同意程度。

该“大学生写作风格量表” 是在2010年5月末到7月中发放到各受试者手中,至2010年7月末,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774份。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技术处理与分析

本着构建一个信度效度高,比较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写作风格量表的宗旨,经过量表的发放,在上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对回收的数据的分析处理,对该问卷的问项进行筛选。筛选步骤以及意义将在下文中一一陈述。

1.项目差异性分析

由于独立样本检验需要两组总体方差必须相等,因此,首先需要看方差齐性检验。如果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高,即大于0.05,就说明两组的方差是相等的,就需要校正t检验,即查看“假定差异相等” 行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如两组在问项上的方差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远远小于0.05,说明两组方差不相等,因此需要查看“假定方差不相等”行的数据。差异不明显的问项将会被删除。根据以上的论证,将会从原始的140个问项中删去显著性不明显的题目,剩下119个问项。

2.结构效度分析

为了测量和改进“大学生写作风格量表”对测量对象的测量能力,对该量表进行了结构效度分析,本研究使用了因子分析来对量表进行结构效度分析,也就是把众多的原始变量,浓缩为少数的几个因子,这些因子代表了数据的基本结构,反映了所传达信息的本质特征,可以较好的对数据加以分析和描述。

因子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本研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就是以较少的成分解释原始变量方差的较大部分,这种方法可以抽取共同因子,确定因子的数目。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方差最大因子旋转,可以将问项数据分属归类到不同的因子当中去,并将不能归类的项目数据删除,删除因子之后因素结构会有所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第二次方差最大旋转矩阵

从表1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有下划线的粗斜体数据分属于三个因子,各因子称为量表的子量表。

3.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如果测量工具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那么测量结果就是稳定的,也是可以预测的,就可以说测量工具有较好的信度。测量工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越高,信度也就越高。本研究使用SPSS17.0对量表的内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进行检验。

对题目进行信度分析时,如果一个题目与其所属的子量表(各因子所包含的问项组成)的总体相关程度低,删去这个题目后可以使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增加(α系数提高),则删去这个题目;虽然某个子量表的信度较高,但包括了太多的题目,将根据题目与该子量表的总体相关程度,删除一些相关程度相对较低的题目。

根据上述筛选标准,从差异性分析后留下的114个问项中,筛选出84个最佳问项,建构了“大学生写作风格量表”,其中视觉型部分11个问项,听觉型部分9个问项,触觉型部分6个问项,整体型部分16个问项,分析型部分10个问项,闭合型部分18个问项,开放型部分13个问项。

为了对各类型问项所包含的影响写作风格的因子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我们对各类型问项进行了反差最大旋转处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视觉型部分,我们对有关视觉型的11个问项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varimax)的结果表明,视觉型部分包括有三个因子:因子一中所包括的问项反映出视觉感受对知识点再现和过程控制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称之为“知识点再现”;因子二中包括的问项体现出视觉感受在结构构建方面的作用,因此可以称为“视觉结构构建”;因子三中所包含的问项体现出视觉感受对认知理解的帮助,因此可以理解为“认知理解”。

(2)听觉型部分,我们对听觉型的9道题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的结果表明,听觉型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因子:因子一的问项认为声音感受对思路的梳理有帮助,因此可以理解为“思路梳理”;因子二的问项所反映出听觉感受对文本构建起一定作用,可以称为“文本构建”;因子三的问项反映声音对素材收集的作用,可称为“素材收集”。

(3)触觉型部分,我们对触觉型的6个问项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的结果表明只有一个因子,该因子包含的问项反映倾向于使用平时经常或反复使用过的单词、句子、句型、事例,因此可以成为“习惯性依赖”。

(4)整体型部分,对整体型的16个问项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的结果表明,整体性部分有五个因子:因子一包含的问项重视文章中心的突出,为了突出中心,甚至可以放弃一切不必要的细节,因此可以称之为“突出中心”;因子二包含的问项体现了对文章整体性和连贯性把握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成为“整体连贯性”;因子三所包含的问项认为选材时细节不宜过多,注重总体框架,因此可以理解为“选材细节忽略”;因子四所包含的问项认为题目中所给的细节过多会影响对题目的理解,因此可以称为“细节认知干扰”;因子五所包含的问项认为高度概括的关键词有助于提炼要点,可以称为“关键词概括”。

(5)分析型部分,本文对分析型的10个问项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的结果表明,分析型部分包含三个因子:因子一所包含的问项支持逻辑性强的结构安排,因此可以称为“结构逻辑性”;因子二所包含的问项强调了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包括时态、标点、词的变形等,因此可以称为“内容细节控制”; 因子三所包含的问项注重文章内容正误的检查和版面、篇幅的管理,因此可以称之为“过程细节管理”。

(6)闭合型部分,对有关闭合型的18个问项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的结果表明,闭合型部分包含五个因子:因子一的问项认为提纲和计划对文章的要点组织有帮助,因此可以成为“要点组织安排”;因子二的问项强调了文章内容的有序,有计划开展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总结为“内容有序化”;因子三的内容反映了对写作时间的规划和控制,因此可以理解为“时间规划和控制”,因子四的问项反映了对文章结构明确性的要求,可以总结为“结构明确性”;因子五的问题反映出对文章字数的控制,因此可以理解为“篇幅控制”。

(7)开放型部分,对于开放型的13个问项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的结果表明开放型部分包含了四个因子:因子一的问项认为放松、顺其自然的写作方式比较有利于写作,因此可以总结为“写作过程自然放松感”;因子二所包含的问项强调了用词、用句的灵活性以及论述方法的多变性,可以总结为“内容、论述方法的灵活性”;因子三所包含的问项体现出有些学生缺乏对材料以及内容的安排,因此体现为“内容随意性”;因子四所包含的问项体现出部分学生对开放型话题的偏爱,因此可以理解为“内容开放程度影响”。

确定了各类型的因子子量表之后,我们有对各子量表的信度系数(α系数)进行了测算,α系数介于0.0和1.0之间,系数越高,表明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越强,测量结果越可靠。一般认为,在实际研究中可接受的α系数应大于0.5。本研究结果对写作风格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分析的结果分析表明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系数介于0.474到0.705之间,其中系数小于0.50的只有一个,即篇幅控制,系数大于0.70的也有一个,即习惯性依赖。其余子量表系数介于0.50到0.70之间。

4.大学生写作风格量表各因子子量表之间的关系

要探讨各子量表之间的关系,确定写作风格因子,把各子量表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为了能将因子全部囊括在主成分因素分析中,经过多次分析,最终确定设定因素数量为4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的因素分析,以便更好地显示各子量表之间的关系。表2反映了在设定因素数量为4并进行反差最大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中,“大学生写作风格”各子量表的因子负荷情况,分析中为了更清晰地反映负荷情况,将负荷小于0.4的省略。

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得出的四个写作风格因子:

在因子一上,知识点再现、选材习惯依赖、选材细节忽略、文本构建、内容有序化、结构逻辑性、关键词概括、行文随意性、内容细节控制以及篇幅控制和认知理解等的负荷比较高,就他们的特点而言,可以认为是偏向“知识再现导向以及逻辑思维管理的写作风格”。根据这些因子子量表问项内容的特点,反映出采用这种风格的学生,他们在写作时偏爱采用有序的、逻辑性强的写作思维模式,在把握、论述主题上有一定优势。

在因子二上,整体连贯性、内容论述灵活性、过程细节管理、时间规划和控制以及写作过程自然感等的负荷比较高,这种因子代表了一种“把握过程和细节的写作风格”。根据该因子的问项内容特点,反映出采用这种风格的学生,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特别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以及对文章用词用句灵活性也十分留意。

在因子三上,结构构建、要点组织安排以及结构明确性等等的负荷比较大,这种因子代表了“文章结构组织明确的风格”,根据该因子的问项内容特点,反映了采用这种写作风格的学生对文章的框架结构清晰度的重视。

在因子四上,素材收集、思路梳理、突出中心、细节干扰以及话题开放程度等的负荷较大,因此体现出一种“中心突出的写作风格”,根据该因子所包含的问项内容,表明采用这种写作风格的学生在中心突出和细节取舍上,可能会对某些细节有所忽略,因此这样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喜欢发散类的题目,不给出过多的细节,让他们自由发挥。

三、总结与分析

本文以学习风格的分类为基础,结合了写作的五个步骤,以统计学中数据处理分析的方式,学生的写作过程可以包含四种风格因子:“知识再现导向以及逻辑思维管理风格”、“把握过程和细节风格”、“文章结构组织明确风格”、“中心突出风格”。

对写作风格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分析的结果分析表明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可以接受,系数介于0.425到0.705之间,其中系数小于0.50的只有一个,即篇幅控制,系数大于0.70的也有一个,即习惯性依赖。其余子量表系数介于0.50到0.70之间。

本文在对学习风格类型整理的基础上,梳理了写作过程的步骤,对大学生二语写作风格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学习风格的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整体型、分析型、闭合型和开放型七种风格与写作的审题、内容构思、结构构思、文本输出、过程管理这五个步骤的关系十分紧密,体现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区分出四种类型的写作风格:知识再现导向以及逻辑思维管理风格、把握过程和细节风格、文章结构组织明确风格、中心突出风格。写作一直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难题,也是英语教师教学的难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大学生写作风格的测量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并对大学英语教师在二语写作教学策略的改进方面提供了可参考的框架。

参考文献:

[1]Flower L.J Hayes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the writing process[J]. 1997,(39).

[2]Joy M.Reid.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202-205.

[3]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4]O’malley et al.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beginning and intermediate ESL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1985,35(I): 21-46.

[5]刘润请.外语教学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76-177.

[6]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50.

[7]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6-45.

[8]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75-103.

[9]李绍山.语言研究中的统计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76-177.

[10]文秋芳.英语写作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50.

[11]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68-96.

[12]王华容,谭顶良.近十年西方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13]陆根书. 大学生学习风格量表的设计与开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3).

[14]胡继渊,沈正元,张玉昆. 中外学习风格研究现状综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3)

[15]王文宇,文秋芳. 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上一篇: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日本人的国家同一性和对人种、民族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