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心得

时间:2022-08-02 04:30:18

浅谈《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心得

摘要: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物学规律、致病机理及其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人们在病原生物学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类病原生物方面的疾病也发生着改变。由于很多病原生物方面的疾病目前没有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并且病原生物方面的疾病的治疗费用与预防费用相比呈几何级数上升,因此,预防病原生物方面的疾病已是当代卫生事业迫在眉睫的事情。那么,作为医学教育圣地,只有通过搞好教与学推动病原生物学在卫生事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教学;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12-02

前言:病原微生物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微生物、寄生虫在人体的反应,主要包括人体寄生虫学以及医学微生物学两个方面;但是,由于《病原微生物》这门课的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理解,部分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差,对学习缺乏一定的热情度。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病原微生物》教学过程中,综合全面运用了下面几种教学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成效。

1.更新教学观念,培养新型医学人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主要起传授知识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当今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突出,教师仅起传授知识的作用显然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变化与竞争的社会中立足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授人以"鱼"的同时着重授人以"渔",即在教学生"学"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学"。尤其是在卫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时越来越少、教材内容越来越精简的情况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

2.加强课程建设,调整教学内容

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是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病原,与人的健康与疾病相关。引起感染的病原生物种类繁多,教材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与现在课时不断压缩严重冲突;同时现有教材知识老化,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要求脱节等等,因此,加强课程建设、调整教学内容刻不容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总论(包括微生物学概述、细菌学总论、免疫学基础、病毒总论和人体寄生虫学概述)是病原生物的共性知识,是说明各论每一种病原生物的知识点。而各论(包括细菌各论、病毒各论和寄生虫各论)是在总论指导下展示各种病原生物的特征。学生只要牢固掌握了总论知识,就可以以总论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各论知识举一反三进行自学。因此,在教材内容偏多、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对总论的讲授,突出总论内容,把总论知识讲精、讲细、讲透,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内容。同时,对各论内容适当削减,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归纳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融会贯通

微生物免疫学这门科目的知识大多源自于实践,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的应用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通过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到破伤风杆菌中, 教师可想到生活中生锈铁钉刺伤后,可能会导致破伤风,由此讲出破伤风的发病原理与预防措施。在学习乙肝病毒时,可先向学生讲乙肝病毒的病史以及症状表现,继而说明其发病的原因与传播方式。在讲到狂犬病毒的过程中,由于狂犬病致死率比较高,所以在被犬咬后,应做怎样的处理等。只有做到这些,学生对知识才能灵活掌握并学以致用。

4.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日益加快,如果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行,则很难适应这种学习生活。因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在进行新课时,务必要让学生先进行预习,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使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实施,保持讲课的高效性。要让学生观看新闻等时事,了解与掌握该学科最新的发展状况,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利用设疑法,学习新的课程之前,在课堂上将所学的课程利用疑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吸引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接着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呈现出来,利用这种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授课,才会有更多学生乐于接收新的知识。如,在对微免的防治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问同学,有没有打过预防针?为什么要打预防针, 接着将微免的相关概念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吸收微免课程的主要内容。又如,在超敏课程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问:有些人不能打青霉素的原因是什么? 接着再逐一介绍超敏的定义以及相关内容。

5.结论

在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要按照教学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总结出比较适合学生自身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能力以及素质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因为要想面对当今社会竞争的高压现状,就要将学生努力培养成为有素质有能力的优质型人才,进而将当前的教学现状予以有效的、全面的、系统的优化,同时,《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苗.浅谈如何提高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15.(18)

[2] 江凌静.中等卫生学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

[3] 侯小琼,樊晓晖.浅谈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S1).

[4] 常静.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体会[J]. 科技信息,2008(30):65-65.

[5] 陈路,薛小平.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07(03).

[6] 马兴铭,赵进昌. 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一些看法[J]. 微生物学通报,2004(01)

[7] 马廉兰. 浅谈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方法[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05)

上一篇:西尔达·杜丽特尔诗歌中的情感解析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导入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