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经济结构特点研究

时间:2022-08-02 03:47:53

黑龙江省经济结构特点研究

摘要:结合中国国情,针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结构系统中的关键环节,选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五个子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有侧重地分析了黑龙江省经济结构特征和有待提升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057-02

国民经济结构也可以分成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两大类。其中,生产力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等,生产关系结构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和流通结构等。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结构系统中的关键环节,选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五个子系统进行研究。

一、重化工业基础体系仍难以支持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第二产业一直是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历年增加值比重都超过50%(如表1所示)。且2000―2003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均达50%以上,超过了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之和,因此黑龙江省还是农业社会。由表可以看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黑龙江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快,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的现实,第二产业比重略有波动但总体低于全国平均增速,表明黑龙江省重化工业基础体系虽经调整仍难以支持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可能影响到未来经济整体的发展。从以上两个结论来说,黑龙江省是比较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有待进一步发展服务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与全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相对平稳相比,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1998―2003年呈现上升的态势,这固然与我省发展农业大省的战略有关,但主要是因为1998年后工业品市场趋于饱和,工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降低,民工大量返乡务农造成的,同时也说明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转移速度较慢。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急剧缩减,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22.7%下降到2008年的20.8%。这部分从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全部转移到具有较大吸纳能力的第三产业,而是有相当一部分逆向回流到第一产业。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需要积极发展服务产业扩大就业。

二、黑龙江省整体经济仍然是国有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

近些年,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增速加快。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 4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投资2 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13.5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受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黑龙江省非国有经济的整体发展呈现滞后趋势。据测算,黑龙江省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为自2000年的73.4%降至2008年的65.3%,降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全国自76.2%降至21.3%,下降了近55个百分点。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比重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4个百分点,可见国有单位仍是容纳社会劳动者的主渠道。而在同期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的产值贡献率也低于历年全国水平,说明黑龙江省整体经济仍然是以国有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

三、投资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由表2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企业自筹是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在60%以上,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改革初期的第一大投资来源财政预算内资金,在1980年占44.3%,1997年降至1.7%,但此后由于宏观调控的原因,财政投资占比又有所回升;2008年黑龙江省国内贷款水平为6.6%,距全国14.5%的平均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企业自筹资金来源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和财政预算内投资占比的逐渐减少,表明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股份制改造已初见成效。

投资来源结构的优化为黑龙江省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交通依然有待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公共服务享有水平差距较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尚需完善;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任务重等,投资结构仍需要做进一步调整。

四、地区结构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

从黑龙江省地区集中指数来看,经济分布总体上处于由集中向较为均衡状态的过渡阶段,其经济空间集中度呈良性变动趋势。大庆、伊春被国家批准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沿边开放带和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全省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城乡互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经济板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具体数值来看,占全省经济总量半数以上的哈尔滨、大庆两市,1990年以全省27%的人口比重生产出全省45.7%的产值(相对产出率为1.69),2005年以32.9%的人口比重生产出59.9%的产值(相对产出率为1.82),其区域集中程度又有加大趋势①。2008年以33.1%的人口比重生产出60.2%的产值,其区域集中程度又有加大趋势。

从黑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的均衡度来看,从1990―2008年,黑龙江省地区经济的变差系数逐年增大,说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日益突出。产值的地区分布也可以看出,1990年经济总量最小的七台河市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经济总量最大的哈尔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15%,而2005年经济总量最小的大兴安岭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哈尔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52%,而到2008年这个比值进一步缩小为2.42%,可见地市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拉大。黑龙江省要形成多元互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注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注重发展有特色的服务产业集群以及不断强化区域间的产业协作至关重要。只能依托服务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才能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城乡结构协调发展

经济结构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变动都要通过城乡两级系统传递并发挥作用,因此城乡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系统中起到基础和载体的作用。城市系统和乡村系统耦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城乡结构系统。

由表3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但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整城乡人口统计口径后,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有所回落,且近年提升极为缓慢,这同全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快速提升形成鲜明反差。说明黑龙江省原先依托重化工业、城市集聚推动发展所形成的较高城市化水平在近年的发展中已基本处于僵化不前阶段。黑龙江省农村人口比重变化非常缓慢,尤其是2000年统计口径由户籍人口转为常住人口后,黑龙江省农村人口不降反升,只能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滞后,劳动力转移滞后已成为当前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城市化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一产业仍处于较低的层次,传统工业产业在黑龙江省城市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服务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排在全国各省的最后,2008年这一比重为3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1%,低于吉林省近4个百分点,这使服务业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难以发挥。

总体来看,黑龙江省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推进黑龙江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赫修贵.黑龙江省经济结构再调整刍议[J].黑龙江史志,2007,(11).

[2] 张逸昕.黑龙江省经济结构系统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田宝强.黑龙江经济结构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2003.

[4] 李玉凤,高长元.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6).

[5] DavidP.Lindahl,WilliamB.Beyers.The Creation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Produeer Serviee Establishments.Eeonomie Geography,Wbrcester.1999(l):44-47.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ng De-jun 1,2,CHEN Yu-shuang 2,LIU Yang 2

(1.Economy management college,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2.Economy college, 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Harbin 150028,China;

3.Accountancy college, 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syste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 key step in, selec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wnership structure, investment structure, regional structure, urban-rural structure subsystem 5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in-depth study, focusing on analysi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problems remain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economic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service industry

上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唐山工业经济运行现状及应对策... 下一篇:广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