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就业导向与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02 01:24:03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就业导向与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是当前高校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基础。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正是高校主动适应和调整就业市场供需动态平衡、着重培养学生就业应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改革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最优化教学理论等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实践教学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就业导向 弹性实践教学

随着高等院校教育规模相继扩大,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呈现日益紧张的态势。为此,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同时更新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性化弹性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对发挥学生就业兴趣与就业意向,挖掘学生就业与创业潜能,推进高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导向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荤的现实背景

1.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

我国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尤其受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制约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为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对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技能,开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潜力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以弹性实践教学为教学改革核心的背景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应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与就业平台。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就业以及创业开拓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影响学生就业起着关键性作用。但传统实践教学往往过于形式化,导致学生实践应用技能与就业技能的缺失。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实行弹性学制,推进和完善学分制。”由此,探索能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对调动学生参与就业与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具有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就业导向与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1.对教学发展的现实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是通过对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改革、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改革等内容的协调统筹,改变传统实践教学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开发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制约,实现教学模式向弹性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构建就业导向下弹性实践教学改革的评估机制,能够监督与规范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与发展,对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改革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对学生发展的现实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一方面试图通过发挥学生的就业兴趣与就业意向对提高学生就业技能以及顺利实现就业的导向牵引作用,调动学生对于实践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弹性可调整的人性化改革思路为指导,给予学生合理安排与调整实践课学习的空间,有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3.对教师发展的现实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要求高校实践课教师应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弹性化的教学指导思想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同时还要求高校实践课教师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就业偏好与意向,洞察相关就业市场行情以及相关行业所需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学生就业选向以及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提供指导。同时也为丰富和完善教师专业实践知识与能力提供了契机与平台。

4.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一方面以学生的就业偏好与就业意向为导向,另一方面紧密结合社会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够适时为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与输送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整体提高以及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人才,提高了实践教学服务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能力,为加快推动社会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为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就业导向与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这些智能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智能结构和学习方式。因此,学校教育应以学生的这些智能为本,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应不同潜质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根据以上理论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正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思想,提倡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兴趣和技能。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来构建知识。在教学模式中,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应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应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开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的目的。

根据以上理论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思路贯彻了构建主义理论的主旨内涵,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建构实践知识体系为核心,从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基础保障。

3.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启发性和开创性的内容。开发其创造与发展的潜能。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超越最近发展区,进人更高阶段的发展。

根据以上理论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也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所倡导的通过多元化、弹性化的实践教学引导途径,促使学生超越最近发展区,向更高阶段发展,从而拓展学生就业层面,提高学生就业发展水平。

4.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认为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发挥最有效的作用。也可以具体地理解为教师合理地选择教学任务,并采取自身条件允许范围内的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发挥。使教育教学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根据以上理论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实践教学改革也秉承了最优化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双方的有机统一,寻求一种在不加重师生负担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实践学习效率,进而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比率的途径。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就业导向与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革的推进措施

1.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课题体系是教学的主要承载体,推进就业导向下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综合开发兼顾就业市场需要与学生就业偏好和就业意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并组织编写配套的实践课程教材。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实践课程教材应及时根据就业市场以及学生就业偏好与就业意向的变化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弹性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以及弹性调整实践课程教材。

2.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

教学方式是教学的途径渠道,推进就业导向下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实践教学与就业市场需求接轨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就业偏好与就业意向的不同特征,以弹性灵活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澈活“教师、学生、教学、就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

3.实践教学考核的改革措施

教学考核是教学的有效保证,推进就业导向下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实际的就业偏好与就业意向,开展弹性制的实践课程选修制度,并根据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接受掌握程度的不同,实行弹性制的实践课程考核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弹性实践教学的兴趣,既使学生能够掌握与就业偏好与就业意向相关的基本实践技能,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走向就业市场把好关。

4.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措施

教师队伍是教学的实施主体,推进就业导向下高效弹性实践教学改革,应在逐步扩充完善现有实践教学研究人员队伍的同时,积极开展“就业导向下弹性实践教学导师培训计划”,同时定期选派相关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实践,以及外出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或者聘请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督导员。不断完善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改革。实现教师在学生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桥梁媒介作用。

5.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的改革措施

教学设施是教学的质量保证,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是实现就业市场与弹性实践教学相对接的重要条件,为此,推进就业导向下高校弹性实践教学改革,应在充分挖掘现有实践教学设施利用潜能的基础上,实现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与改革的“三结合”原则,即教室与实训基地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相结合。从而保证就业导向下弹性实践教学改革能够取得明显效果。

上一篇:浅谈如何备课 下一篇:病理生理学实践教学中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