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影响

时间:2022-08-02 01:01:51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儿科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和肺功能测定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生命质量问卷评分明显增高,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哮喘;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生命质量;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094-02

Influence of family-centered care on asthma children

LU Binhui, YANG Hongj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Heshan District of Yiyang City in Hu′nan Province, Yiyang413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care on quality of lif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asthma children. Methods: 90 asthma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al and control group each comprising 45 cases. The latter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health guidance, while the former received the family-centered care for continuous 6 months. A comparison was carried out in pediatric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PAQLQ) scor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dic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QLQ score was markedly raised, and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ices were considerably improv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two groups(P

[Key words] Asthma; Family-centered care; Quality of life; Pulmonary function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给社会和患儿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相当多的哮喘患儿病情控制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患儿及其家庭的治疗依从性差。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是指在护理患儿的同时关注整个家庭的重要作用,既要满足患儿的情感、社会和发展需要,还要让家庭参与健康照顾的各个方面,让患儿和家庭参与到医疗护理的计划、实施和评价的各个过程[1]。有研究表明[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哮喘患儿及其家属处理哮喘发作的能力和临床疗效。笔者通过对45例哮喘患儿实施为期6个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整个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7月~2009年7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哮喘患儿90例,其诊断和病情分度均符合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的标准[3],病史≥1年,均接受全球哮喘防治战略(GINA)方案所推荐的快速缓解药物和长期控制药物治疗。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7~17(10.4±3.8)岁。除外标准:认知功能障碍;器质性精神疾病;急性肺炎和胸廓畸形等其他心肺疾病;患儿家长患精神障碍疾病或无法自行阅读问卷。按患儿就诊先后顺序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和照顾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1.2.1满足需求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正确评估患儿及其家长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状况,确定教育需求。根据个体化的教育需求确定教育目标,并告知患儿及其家长,与其共同选择个体化的教育方式,协助其执行计划。进行规范化的哮喘防治知识宣教,满足患儿及其家长对哮喘防治知识的需求。开通咨询电话,发放护理服务卡,及时提供心理辅导以及专业支持,满足患儿及其家长与医护人员建立关系的需求。邀请心理专家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满足患儿及其家长对心理支持的需求。

1.2.2群组教育定期举办哮喘防治知识学习班。邀请哮喘防治专家、护理专家和心理辅导专家前来授课,联系患儿家长、老师、同学和校医参与。对其进行哮喘相关知识教育,强调长期吸入激素的必要性,指导家长和患儿使用气雾剂和峰流速仪,写哮喘日记。邀请治疗效果好的患儿及家长现身说法,进行角色扮演,相互交流,加强治疗疾病的自信心。将在随访过程中收集到的哮喘防治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归类,由专家做详细讲解。举办哮喘夏令营、冬令营,让患儿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参加,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经验体会,让患儿说出他们的患病感受,促进相互了解。建立“哮喘之家”QQ群,为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1.2.3社会支持指导患儿及家庭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动员与患儿关系密切的人如患儿的老师、校医和朋友等参与对哮喘患儿的管理。主动联系患儿老师,了解患儿在校学习情况和人际交往状况,为患儿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协调患儿与老师、同学、亲友间的关系,让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和校园活动,使其获得成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树立各方面的自信心。鼓励患儿及其家长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生活变得充实。指导各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合理的职责分配,减少家庭冲突,增强其心理调节能力,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1.3观察指标

①生命质量。由经培训的护理人员于干预前后采用儿科生命质量问卷(PAQLQ)中文版对2组患儿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该问卷是针对患有哮喘的儿童专门设计的,共有23道问题,包括症状、活动及情感等3个维度,评分采用7分评分法,1分为最差,7分为最好。该问卷具有高信度并能准确地反映病情变化,适用于国内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的评估[4]。②肺功能。于干预前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2级患儿通气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和呼出肺活量25%时的呼气流速(FEF25),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或组内数据比较采用t或t1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问卷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儿的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生命质量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患儿的FEV1、PEF和FEF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PEF和FEF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生命

生命质量可反映疾病及治疗措施对躯体、心理和社会活动的影响,是全面衡量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方面总体健康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哮喘的长期反复发作不仅导致患儿社交能力的降低,而且带给患儿较多的负性情绪体验,加上家长对待患儿的过度保护或者放任不管,使其生命质量较健康儿童普遍低下。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是指包括患者在内的所有家庭主要成员参加的有关健康知识的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的延伸,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全面健康维护的服务。颜冉冉等[5]认为,为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应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促进患儿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沈宁等[6]对儿科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家长认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但护士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工作水平。因此,儿科护理人员有必要转变观念,取得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促进患儿的康复。彭爱霞等[7]对30名肾病综合征患儿童实施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健康教育,结果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心理健康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组资料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生命质量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后,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增高,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

3.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

肺功能是评价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客观指标。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不能全面反映炎症程度。应用肺功能检测可提供呼吸生理改变的信息,有助于了解疾病变化情况和评估气道炎症[8]。FEV1是临床上评价哮喘患者治疗措施及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PEF可反映大气道的阻力和阻塞程度,FEF25是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选取FEV1、PEF和FEF25作为主要的肺功能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PEF和FEF25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的FEV1、PEF和FEF25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为期6个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后,哮喘患儿的FEV1、PEF和FEF25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有助于减少患儿哮喘发作并维持长期稳定,继而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改善其肺功能。护理人员应综合考虑哮喘患儿及其家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状况与相互关系,为哮喘患儿及其家长提供全面的健康维护,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戎艳鸣,楼建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J].护理杂志, 2006,23(11):50-51,99.

[2]周琼,孙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哮喘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9,23(20):1867-1868.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4,42(2):24-30.

[4]吴谨准,张健民,徐琳玲,等. 应用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评估儿童哮喘吸入疗法[J]. 中华儿科杂志, 2004,42(4):301-302.

[5]颜冉冉,张际,黄英,等. 哮喘患儿生命质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34(6):801-804.

[6]沈宁,何萍萍,楼建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21(17):65-66.

[7]彭爱霞,阎成美,曹惠琴,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43(9):819-821.

[8]万莉雅. 肺功能检查用于诊断5岁以上儿童哮喘的临床评价[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9,24(4):248-250.

上一篇:舒适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