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十二五”末总产值将近10万亿

时间:2022-08-02 12:51:54

食品工业“十二五”末总产值将近10万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巨大成就。以1978年实现工业产值471.70亿元为基数,2008年实现41997.33亿元,增长89倍,实现了平均每年近20%的增长,远远高于全国工业发展平均增幅。2008年全国生产大米4677.05万吨,生产小麦粉7937.07万吨,精制食用植物油2419.14万吨,乳制品产量1810.56万吨,鲜冷藏冻肉产量1410.32万吨,增长12.14%;生产饼干282.69万吨,软饮料产量6415.10万吨。我国以占全世界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经过短短三十年,就从食品短缺发展到食品供给总量完全满足消费,也铸就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辉煌。

同时也应看到,比照国际领先水平,我国食品工业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发达国家在2~3:1的水平,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6~0.8:1之间,远低于发达国家。

食品进出口总额占比低,我国2008年累计实现食品进出口贸易额587.7亿美元,仅占同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2.3%。我国食品工业RCA指数多年来一直都低于1,表明我国食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另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偶发,食品安全隐患难以消除,消费者放心程度较低。食品工业经营方式相对粗放,面粉加工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致使资源浪费,竞争加剧,行业利润下降,无法通过自身滚动保障行业发展的必要投入,行业竞争力和市场需求满足度下降。而食品工业植物油加工等部分门类原料数量安全受到威胁,原料对外依存度偏高,造成价格随国际市场的大幅度波动,严重影响产业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同时,食品工业由于普遍规模偏小、加工能力分散,行业总体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落后,部分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食品供应链缺乏效率、监管调控力度有限。尤其是我国食品工业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滞后,我国食品科技创新或应用的进步同国际水平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在食品装备方面较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行业转化增值能力差。

食品工业的需求刚性可以成为防御性长期投资的避风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进入食品领域。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增高,将强力拉动需求并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食品制造业的持续增长。

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副产品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以及转化加快,将促进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持续重视和投入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工业的初级农产品原料供给和消费提升提供发展契机,同时会引发食品工业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变化。

我国食品工业技术、工艺设备水平不断提升,同国际水平差距缩小,我国食品标准不断向国际靠拢,传统的国际绿色国际贸易壁垒会逐渐打破,进而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出口规模的扩大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而我国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则促进食品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面对机遇,食品工业需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形成切实有效的食品工业统一管理协调体系和机制;二、加大对食品工业源头的监管和检测力度;三、推进食品科技创新,加大食品基础科技重大项目和课题的国家投入,培育食品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交易体系和市场;四、引导支持食品工业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五、通过国家扶持加大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力度;六、国家对食品工业信息化进行必要的投入和支持激励;七、积极推进我国食品标准的国际接轨工作。

如果上述措施得到基本落实,未来我国食品工业将在转换结构、提升质量的基础上再次获得高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末期食品工业总产值将接近10万亿元,利税达到1万亿元以上。其中生态循环经济会得到快速发展,绿色GDP显著增加,我国食品工业进入快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上一篇:汽车工业经济运行稳步走高 下一篇:危机后思考:外向型经济要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