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成就精彩课堂

时间:2022-08-01 11:54:15

激励成就精彩课堂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喜爱音乐,活跃音乐课堂,就需要教师运用激励的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激励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激励;情感;赏识;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52-01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只有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音乐课堂上,要使学生喜爱音乐,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音乐课堂,就需要教师运用激励的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激励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线的教师,我在如何让激励走进音乐课堂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情感激励 感受音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课中情感激励的运用尤其重要。它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引导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接受新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摇篮曲》这首歌,我先利用多媒体创设夜晚优美宁静的音乐环境,后出现婴儿啼哭的烦躁声。在学生的情绪随着音乐而改变时,抛出问题:"孩子们,小宝宝被吵醒了,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她不哭吗?"因为刚才情和景的创设,让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便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她喂奶、拿玩具给她玩、抱着摇一摇、跳舞给她看……其中一位小男生带着一副回想的表情说:"我觉得他们说的办法都不是最好的,应该唱首小曲给他听,就不会哭了。我们小时候,妈妈不都是唱着轻柔的歌儿哄我们睡觉?""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孩子竟都一一赞成这位小男孩的方法。于是我顺势把学生的情绪导入到教唱歌曲《摇篮曲》所需的意境中。"现在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当妈妈,你们一边摇着摇篮(推动动作),一边听我给大家唱首《摇篮曲》吧!"我充分运用面部表情和歌曲情感表达所需的形体动作,开始范唱。学生在这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地渲染下和作品产生了共鸣,激发了歌唱的欲望。

2.赏识激励 满足渴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我会用不同的赏识方式来激励学生。

2.1用真情的语言和欣赏的表情赞赏:语言是师生交流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音乐课堂上,教师大都会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孩子,但要真正能触动并激励孩子不断进步的激励性语言,应该要融入真情,对孩子激励的每句话都要发自内心地对孩子的爱和肯定。而在真情的语言中一定要带上欣赏的表情,才会让这份赞赏更真诚。例如:在教《愉快的梦》这首歌曲时,为激励一些喜欢喊唱的男生唱好这首歌,我特意安排男女生比赛,看看谁能用声音带老师进入愉快的梦中。我不忘先给男生一个鼓励:"这次我很看好男生,因为男生最有梦想,爱做美好的梦。"他们得到老师的鼓励后特别认真地唱。表演完后,我故意停留了将近10秒,用特惊喜、佩服的眼神,感觉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看着他们,直到他们表现出急盼我给他们评价的表情时。我就赞叹的问他们:"你们今天是不是都吃了"美声丸?"他们开心的摇摇头。我质疑:"不会吧,没吃"美声丸"今天怎么会突然唱得这么好听?"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可能今天我们都能轻轻地唱。""我们今天有用感情在唱。""我们今天的气息控制得比较好"。……讲到我的心坎上,我借机再激励:"孩子们,你们今天真了不起!不仅唱得好,还懂得怎样演唱歌曲了,你们送给我一个非常愉快地梦。"因此,在音乐课堂上,不仅要用较为准确,形象的语言激励评价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带有真情实意,并善于运用表情去欣赏孩子,从表情读懂老师的真情,让孩子们能从内心去感受老师对自己的赏识,而产生成就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2用肯定的手势和亲切的动作表扬:手势是对学生作出评价的一种不可忽略的方法,好的手势有胜过语言的作用,教师一个不起眼的手势会让学生信心百倍,表现惊人。而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一个亲切的动作一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一年级的课中,有个特别好动的小男孩,总是坐不住,很是伤脑筋。有一次,他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我忍不住跑到他面前抱起他并朝他小脸蛋亲了一口。全班不禁异口同声地"哇",看到其他同学羡慕的表情,这位同学羞涩地笑了。可这时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老师,仁源的脸很脏"。这句话把他愣住了,我赶紧接话说:"不会啊,我觉得他的小脸可嫩了,我最喜欢有进步的小孩,你看仁源今天多可爱多聪明啊!他以后肯定会表现得更好,你说是不是?"仁源把头点得飞快,腰也挺得更直。他带动了所有孩子,每节课都期盼得到老师的亲抱,而个个都抬头挺胸,精神抖擞,课堂积极性更高,学习欲望也更强了。

3.互动激励 分享成功

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已为教学实践所证实。在教学二年级《音乐小屋》歌曲时,在最后一个编创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歌词创编。要求每个小组各自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声音来做门铃声,并选择最好听的一组做老师家的门铃声。我在巡视作指导中,发现那些平时较安静的同学竟也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大胆的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有个小组长还给他们小组出谋献策:"我们要想一想,彭老师平时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们来模仿他。"也有部分小组成员在商讨怎么唱才会更好听:"我觉得我们模仿小狗叫声时要唱得活泼、短促一些,不能太用力才不会吓到彭老师。""我觉得小猫的声音要温柔、优美,老师肯定会喜欢。"这样的互动合作让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带动了一些后进生的表演欲,提高学习兴趣。

当然,激励不再只是老师的专利,在学生之间也一样可以运用互动激励。因此,精彩表演完后,我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说一说:同伴哪些做得好,哪些不够好,为什么?怎样才能做得好?同学们立即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他们的声音太小"、"他们模仿得很形象"、"他们唱得很动听"……学生们听得很仔细,评价很中肯。这样的互动评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既学到别人的长处,也能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

总之,激励的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就能让激励的积极作用生根发芽,学生就会保持对学习音乐的热情。让激励成就精彩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师大出版社

[2]《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冯卫东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略论语文教学的课堂延伸与学科精神 下一篇: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