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育人”与大学生就业

时间:2022-08-01 10:47:20

论“全面育人”与大学生就业

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持续几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政府制定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容量的同时,高校又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立足现实的情况提出了全面育人计划,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有关就业的方方面面问题。全面育人计划到底是怎样与大学生就业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否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

据统计,2012年中国将有700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市场,这一方面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就业体制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大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并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的内在思想根源看,并根据大学生胜任质量模型,从知识技能、人格特征、职业期望、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五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胜任质量进行分析发现,受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缺乏培养工作兴趣的意识;预期工资高于其实质能力,缺乏基本的精英意识,缺乏心理支持网络等。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就业中存在以下不良心理。其一是“一步到位”的急躁心理,都希望一次性能够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如果没有找到,则会产生急躁、焦虑的情绪,并会怨天尤人。其二是“自视过高”的心理期望误导了找工作的方向。笔者曾经与自己指导的学生探讨过他们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值,大部分的学生理想的第一份薪酬待遇在2500元以上,都希望留在大中城市,且不愿意从事销售、餐饮等行业。在笔者看来,对自己的期望过高间接反映了学生对巨大的教育成本回报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现状缺乏足够了解。其三是对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缺乏足够了解,在传统择业观影响下,表现出极大的从众心理。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学生在大四一年时间里,就如无头苍蝇,采用不同的方式面试多家企业、事业单位和机构,希望能够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职业。但总体而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自己适合的职位却无从判断,十分茫然,其结果,是只能盲从。这在近年来日趋白热化的考公务员热中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学生对稳定工作和高福利待遇有强烈渴望,这导致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世界500强或者国家前百强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第三服务业、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持续人才缺位,此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国家就业政策存在一定关联,但更多的原因是渊源于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

2.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挫折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很多用人单位还非常关注应聘者的思想健康和道德修养,并将应聘者的性格纳入了招聘的重要条件之中,例如他们希望招聘到的人才是性格开朗、诚实守信、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人。而现今的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基本的与人合作的意识,更多关注自身的需求,很难以将他人的需要和感受置于重要位置。

3.大学生就业环境问题

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部经济社会因素,首先是就业结构调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中国社会知识分层与就业岗位分层还存在明显的对称性,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城市下岗职工不会与大学生构成就业岗位的冲突,与大学生相适宜的知识型就业岗位显得相对短缺。社会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政府机构编制精减、国有制单位提供的岗位呈下降趋势等因素影响,使经济社会的外部条件所造成的教育与大学生个人就业的关系越来越处于需求比不平衡的矛盾状态中。具体来说,影响就业结构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加入世贸组织引发的产业结构重整对就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整体影响、农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造成的影响、减员增效机制对就业结构造成的影响。其次,我国的就业环境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例如:人才市场化进程加快,就业信息网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使得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熟练的大学生易遭淘汰;海外学成回归人员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人才在源源不断地向内地流动,给国内大学生们造成了很大的就业竞争压力;连续扩招的人才累积加速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等。

4.高校就业培训问题

就目前而言,就业教育在各高校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据大部分学生反映,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早已流于形式,教师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和经验,而学生也只是迫于学分的压力前去听课,但实际并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在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学生也缺乏专业的指导,甚至很多学生尚未建立起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都没有寻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别谈更高层次的职业理想了。不仅如此,大学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对学生的需求缺乏了解与重视的同时,对市场的人才需求意向与信息也缺乏调查和预测,他们在设计课程时只一味求大求新,而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可以说,这是当前中国所有大学均存在的严重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对此有的放矢,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缓和就业矛盾。

二、大学生就业催生“全面育人”工程

正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引发各个学校及其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为此,2008年,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出台“全面育人”计划,采用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帮助大四学生解决生活、学习、感情和就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升学生的生存、生活和发展能力。“全面育人”计划是人文学院深入研究本科学生特点之后,积极探索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以此为基础,2010年,在全院进一步实施了“全面育人长效机制”。为全院本科生配备指导老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院根据每年招生人数,将任务分解到学院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全体指导老师对本科学生大学四年思想引导、职业规划、学习生活、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进行全程、全方位指导与培养。

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的累积,“全面育人”长效机制的基本做法包括了教师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入学即配备专门的全面育人指导老师,有教无类;全面育人指导老师不定期与学生谈话,解决实际问题等。“全面育人”采用“黄金比例”安排教学,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为核心,以短板教育为手段,构建大学生新的知识体系、树立大学生新的人生价值观,打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过硬本领。其中,还借用美国IEEE教育学会与美国常春藤盟校等世界一流大学经过100多年教育理念的积累所提出的“需要教育”概念,认为大学应满足大学生在知识、价值观和综合能力三方面的一般需求,重在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2010年,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全面育人”,精心研究、科学规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全面育人长效机制”,还专门投入经费20万元用于全面育人就业指导奖励,同时,制定了《人文学院全面育人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全院上下一心,齐抓共管,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

可以看出,就业不仅是“全面育人”的核心目标,也是“全面育人”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是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困境催生了“全面育人”工程。

三、“全面育人”是大学生就业的助推器

所谓的“全面育人”是建立在全人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强调提升个体全方位能力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助,在互动中赋予学生提升个体能力的机会。实践发现,全面育人计划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全面育人工程的核心理念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全人发展”,即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其二是“用心育人”,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认真、负责地对待其负责的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才能实现全人发展的目标。事实证明,“全面育人”工程是大学生就业的推助器,对大学生就业具有真正的实际价值。

1.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全面育人要求老师从大一开始就关注学生的成长,从生活、学习、感情、关系处理等方面提供全面指导,不仅如此,全面育人还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协助学生探索其职业意向,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笔者在指导一位公共专业大一的学生时,因其当时对专业缺乏了解,不知道将来自己能干什么,同时她听很多人说本专业学生找工作非常难,因此她萌生了转专业的想法。笔者根据其实际情况,一方面跟她仔细分析了目前的国内现状,让她明白大学教育很注重通识教育,专业性淡化已成趋势,就业岗位也逐渐与专业脱钩;另一方面给她提供了两个建议。一是可以考虑考公务员,将来从事公共管理行业;二是辅修她所感兴趣的法学专业,拓宽就业的领域。经过多次沟通,她慢慢理清了思路,并坚定了考律师资格证的决心。

2.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就业现状与信息

在就业指导方面,笔者做得最多的是利用闲暇时间收集国内外就业政策和信息,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就业现状和动态。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建立就业信息档案,主动了解就业现状,学会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为将来就业和择业做好充分准备;还用心指导学生的个人简历制作,提醒学生个人简历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被用人单位一眼挑中。

3.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针对学生目前存在的就业误区,笔者首先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让他们明白职业与理想之间的区分,明白就业与择业的区别,从而树立理性就业的观念。其次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是什么、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自己拥有什么可靠的能力、又存在哪些能力的不足等等,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较好的推销自己。有位学生曾经很困惑地问笔者:“我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因为她在一次面试中失败了,她认为自己表现很好,她很想了解当时面试官为何没有录取她,于是就来问笔者。笔者告诉她,或许,不了解自己就是你最大的缺点。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她无法在短暂的面试过程中很好地展现自己的特色,于是在众多的面试者中,难以被面试单位挑中。

4.个别交流辅导,提升就业能力

以指导学生考研为例,笔者将学生考研的一年时间分为准备、志愿填报、备考、初试、复试、调剂六个不同的阶段,在各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措施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具体辅导,及时掌握考研学生的思想动态,全方面、全过程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此,必须经常与学生个别交流,逐个动员,了解学生报考意愿,分析报考学校、专业的情况,指导学生面对实际处理好期望值与自身实力,避免出现因报考学校和自身实际情况相差太远而出现上国家线而未上该学校复试线的情况。

除此之外,“全面育人”工程还促使很多教师关注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课程学习等方面,以此应对大学生就业中遭遇的各种困境。

正所谓“玉不琢不器,琢不周不透”。只有这种全员全心全程全方位的“全面育人”工程,才真正推动了学生就业及其他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考研录取率、英语过级率一改过去面貌,均名列前茅。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高达45.2%,为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履行职业责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坚强.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浅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23-225.

[2] 马勇.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趋向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报业,2011,(8):55-56.

[3] 吴高波.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7):32-34.

[4] 徐才千.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途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9):112-114.

[5] 张岫峰.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之我见[J].阴山学刊,2005,(1):122-127.

[6] 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47-48.

[7] 任飞龙.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6-87.

[8] 闫萌.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23):63-64.

[9] 杨天地.浅析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49-50.

[10] 吴遐,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68-69.

上一篇:现代教育环境下高职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究 下一篇:我弄丢了自己的苹果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