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诗词教学 加强审美教育

时间:2022-08-01 09:42:06

完善诗词教学 加强审美教育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们抒情言志,无论从内容上、情感上,还是从形式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古诗词尽管具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优越条件,但并非简单地读一读,肤浅地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就能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除了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和美学修养外,还应把握美育的要领和途径,使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得以顺利进行。如何根据美育的特点和古诗词作品的得力因素进行审美教育呢?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品味诗词里的意境美

1.意境的形象美。

古代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杜甫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牧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它是引起美感的首要条件,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我们就去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景物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景物设定。让学生懂得:这些有形的事物正好与无形的凄苦之情相映衬,用有形表无形,正是意境的美的凸现。

2.意境的情感美。

意境之所以感染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作者的感情。杜牧的《江南春》中,作者先描绘了七种事物:黄莺、红花、绿树、山村、水乡、酒旗、春风,这些凝成“江南春景”,后面接着又写了楼台、寺院,这似乎仍在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而且还给美丽的江南增添了一层神秘的美。如果学生单纯这么理解,就不能把握诗歌意境,必须引导学生去接触作者的情感,让神秘之美把作者寄托的情思表现出来。“这些寺院庙宇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来建造啊”,原来作者是在感叹晚唐皇帝的腐朽,警告统治者,讽喻他们求庇于神的愚蠢行为,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只有让学生知道,景物不是单纯的自然之作,而是作者的情感的化身,才能真正理解意境,从而读出意境的美。

3.意境的含蓄美。

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这句和题目紧扣着,与时间、环境、现实都极其吻合,如果学生不能体会意境的含蓄性,就只能理解成作者在夜深时听到外面的风声、雨声,那么诗歌的意境就显得平淡无奇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风吹雨”的含蓄意义。“风吹雨”既是眼前的现实生活,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这些既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强烈爱国之情,又体现了诗歌意境的含蓄美。

二、品味诗词中的语言美

1.语言的凝练美

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能描绘出作品的图景、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不敢”一词是全诗的神来之笔,透过它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后造成的精神痛苦。这样的语言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须反反复复吟咏才能理解其真谛。

2.语言的音乐美

语言的音乐美除了音韵的铿锵外,还有节奏美。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激发学生产生美感的共鸣。如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节奏轻快,语言流畅,直率爽朗、明快自然地将诗人喜悦和急切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3.语言的整齐美

语言的整齐美表现在排比、对偶等修辞和一些特殊的句式上。特别是诗歌的语言,他们要么外在形式整齐,句式相当,要么内在韵律相通,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匀称而不呆板,显出整齐美,富有音乐感,加强朗读会给人特殊的美感。

三、品味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图画离不开色彩的和谐,有了色彩,图画才缤纷斑斓,情趣盎然。色彩入诗,就更显得文美意丰趣蕴其中,诗因色彩而增辉。

1.以色彩绘景,景秀情蕴。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用“绿”“青”描绘出秀美的山村风光。近处“绿”树成阴环抱着秀丽的村庄;远处“青”山连绵依依相伴,一切显得清幽而淡静。置身其中,顾盼之间,一股清新愉悦的感受洋溢身心。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蕴含其中。

2.以色彩写人,形神兼备。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作者用“烟火色”“苍苍”“黑”来描绘炭翁形象。既活画出这位烧炭老人的艰辛凄苦形象,又表现了因生活折磨而痛苦难耐的内心世界。

3.以色彩状物,生动逼真。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把山和水赋予生命情感,读来极为新鲜、生动、传神。

4.以色彩抒情,真切感人。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时年仅46岁,为何满头“白”发如冰雪?是忧国思家的情感使他的黑发变“白”了,是艰难困苦的生活折磨得诗人过早的衰老。让人仿佛看到一位白发稀疏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长安街头,翘首远望,老泪纵横,忧心忡忡,这怎能不叫人怆然泪下呢!

总之,为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新人,审美教育不容忽视。加强美育就要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古诗词的美,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进行一系列的审美实践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审美机制,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引导他们去理解、体会、感受美,努力使青少年在古诗词教学的熏陶下具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健康高尚的情趣,具备一双能鉴赏美、发现美的眼睛,一双能创造生活美的手,使之成为一代具有较高审美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