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价值论中商品的国际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当代价值

时间:2022-08-01 08:36:18

试论劳动价值论中商品的国际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当代价值

摘要:当前全球化现象引人注目,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引发许多“全球性问题”,全球化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值得深思。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看影响商品价值的因素,把握中国现状,认清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抓住主要矛盾,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把劳动价值论运用到中国的实践中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商品;国际价值;经济全球化;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004-02

一、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看影响商品国际价值的因素

1.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表述。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其实就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2.影响商品国际价值因素。商品交换现在不仅是在一国国内进行,而是已扩展到国际范围。那么从广义上讲商品价值这个含义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决定这个国际价值的因素就是具有世界劳动性质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但是,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同,直接导致劳动生产率不同。比如,生产同一个商品,可能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需要一个小时,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则需要三个小时。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和一些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在此种交换方式下,每个参与方都是能获利的。但发展中国家在此交换中是受到剥削的。马克思说过:“两个国家可以根据利润规律进行交换,两国都获利,但是一国总是吃亏;一国可以不断攫取另一国的一部分剩余劳动而在交换中不付任何代价。”生产效率和劳动强度小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二、劳动价值论中商品的国际价值理论在中国现实意义的思考

(一)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困惑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提出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提高,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价值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在知识经济“大爆炸”的今天,就有学者认为,“先进技术设备的先进之处就在于它作为一代又一代的复杂劳动的积累和物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在生产中代替和节约大批活劳动,从而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中,产生放大效应,创造出比旧设备多得多的价值。”此观点有它的合理性。先进的技术,信息在当今社会中毋庸置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认为的是除了劳动以外,还有另一个因素――知识、科学技术创造价值,而陷入劳动、知识“二元价值论”。这些简直就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的颠覆。此外,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进“时间”因素,“在现实的世界里,时间就是黄金,利息率并不等于零”。还有其他的新变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也提出了挑战使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面临重重考验。

2.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分析。那么,今天的社会到底是什么创造价值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价值我们又如何对其作出评价呢?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分析,现代社会劳动形式在价值创造中的比例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参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生产要素除了土地、资本、机器外,又增添科学、技术、专利、信息等重要生产要素。但是这些生产要素并不创造价值,只是作为价值生成的必要条件,提供价值增值的可能性。所以,这些生产要素只有与劳动结合,以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形式才能创造价值。

从价值分配的角度分析。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把非价值创造要素参与分配视为是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瓜分,是无偿占有,否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但是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也参与价值和财富的创造。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只能按在创造价值和财富中所作贡献大小来参与分配,而不能仅仅依据劳动时间来分配,要把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区别开来。

从价值评价的角度分析。在分析商品价值时,要从现实的价值实效去考虑,不能单纯地从生产者那里进行评价。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旦劳动产品在交换过程中不能成交,劳动产品也难成为商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就成为了无效劳动,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可言了。所以,在评价商品价值时要充分考虑交换关系中的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这也给现代企业以及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出了要求,就是要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依然具有科学性,非物质要素只是参与价值和财富的创造,但是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最终都要通过与劳动的结合才能使价值增值。但是,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它们的效用,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中国现代社会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补充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随时代的发展赋予它新的价值。

(二)中国加入WTO历程与商品国际价值理论的融合

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是开放的经济,特别是加入WTO后,我们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参与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与进出口有关的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考虑一国商品的国别价值,而且要考虑商品的国际价值,并在此中处理好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的关系。并且通过国际成本比较和国际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其商品的价格。这是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延续和扩展。因此,马克思关于国际价值的理论,在现今对企业对国家都有重要意义。

三、坚持经济全球化思想,解读中国的发展态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把握商品国际价值,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认识到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一个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经济可以也必然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

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时间不长,只有三十年。实践还不充分,理论研究也还很不充分。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而且还要研究在中国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现在我们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初步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把握好经济全球化下劳动价值论国际价值这把双刃剑,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加入 W TO 以后中国涉及商品国际价值的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以进出口总额相比,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位的贸易大国。但是,距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目前,中国外贸的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增长,出口的产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少,而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多。这说明中国同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正处在以我们的三个工作日同他们的一个工作日相交换的阶段。这也就是在国际交换中,商品的国际价值不同与国别价值对我们的不利因素。而且目前,随着中国劳动力工资成本的不断上升和能源供应紧张导致的各种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中国即将告别经济增长的低成本时代,这意味着对外贸易中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的优势将逐渐丧失。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途径。“劳动消耗少于这个标准的是先进者,而多于这个标准的是落后者。由此可知,国际价值量是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生命线,是催促各国的生产经营者不断前进的无情的鞭子。”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国际价值理论说明,由国际社会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国际价值量是世界市场上衡量商品经营者优劣、好坏的客观标准。我们借助它可以把各个国家的难以直接对比的劳动转化为可以直接比较的劳动。事实证明,中国真正的强国之路是发展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同样的劳动时间创造出同它们一样的国际价值量,进而达到真正的等价交换,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国的发展。对于贸易而言,我们必须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走自主创新之路,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水平。在现在和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自有知识产权的竞争更为重要。这取决于我们拥有的自有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也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取得相对优势的关键。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发展我们的科技水平,提高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在商品的国际价值中占优势,才能实现贸易强国之梦。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真正落实“科技兴贸”战略,提高中国各类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即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和现代服务业产品的出口,并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9-28.

[2]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

[3]郑必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的结果[J].理论前沿,2000,(20).

[4]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经济全球化大潮与中国对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5]朱炳元,朱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代形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6]付廷臣.试论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兼评中国劳动价值论之争[J].南都学坛,1999,(2).

[7]杨圣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

[9]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思想的当代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5,(4).

[10]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经济全球化大潮与中国对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11]邓先宏,傅军胜,毛立言.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几个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2,(5).

[12]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J].经济研究,2003,(2).

[13]中国期刊网,www.myy.省略.[责任编辑 吴高君]

上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 下一篇: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