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过90”

时间:2022-08-01 07:28:41

“90后”的梦想,还在路上

黄诗涵

不知不觉,又到了第二天早上。二十一期的《青春旋转碎末》终于在我的手上诞生。这是第几次熬夜做杂志了,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我有我的梦想,谁也不能阻挡

2009年的5月,机缘巧合之下我结识了一群和我一样热爱文字的朋友。西门说,想要做一本自己的杂志,我毫不犹豫地要求加入。那个时候,对未来没有太多的奢求,但一心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第一期杂志出来了,在我们那个小圈子里的反Ⅱ向挺不错。

三期之后,最初的新鲜感逐渐淡去,连最初发出倡议的西门也说累了,倦了,不想再做下去,所有成员一哄而散,杂志便不了了之。我的梦想就这样因为别人的态度,而瞬间夭折,我不甘心,写文字的孩子有一种自己的坚持,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一定可以。”

一直在努力。学不会放弃

重做杂志,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困难:人员、稿件来源、图片……都需要一一解决。

我开始到各大论坛、网站、贴吧发帖征集拥有同样梦想的伙伴。那段时间,几乎各大论坛、网站、贴吧都有我的身影。我甚至还在大街上发过传单,在学校的一个一个班级里寻找怀有相同梦想的同学。

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我自己做的杂志还是按时出炉了。最艰苦的时候,我涉猎了整本杂志的所有工作:主编、文编、美工、策划、制作、联系、宣传通通都有我的份。那个时候朋友都在取笑我,说我痴人说梦,做杂志谈何容易,我把所有的流言蜚语都当作对我的鼓励。

我不怕累、不怕辛苦、不怕嘲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快乐的。

未来的路还很长。愿我们梦想成真

现在,我和朋友们一起成立了属于我们的工作室——微光,我们的电子杂志《青春旋转碎末》转眼也发行了20期。新成员不断地加入,大家都怀着对文字的热爱,就像《青春旋转碎末》的释意一样:收集刊载属于我们的青春文学。

是的,属于我们的。

在这个世界,我们“90后”被指责得很多,真正看到我们的努力、梦想与热情的人很少。想起那些走过的不眠之夜,我内心激荡,青春本就应该追梦。

愿我们的青春都有梦,愿我们的梦想都能成真。

征文主题:我们·走过90

征文要求:立足自身,自由表达,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视野开阔,感悟内心,对话世界。少空洞堆砌抒情之语,多实际经历体验之悟。语言精炼,个性鲜明,言之有物,生动可读。字数800字内。附个人照片一张(可自愿)。

征文时间: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

稿酬即评奖:所发表征文,每篇均寄发稿酬。征文结束后进行评奖,获奖作品另外寄发奖金、奖品和获奖证书。

征文投稿邮箱:(请不要发送附件,邮件名注明“走过90”)

征文邮寄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财富大道19号财富三号B栋7楼课堂内外全彩高中收(请在信封上注明“走过90”征文),邮编401121

特别说明:每篇来稿请务必写明学校班级、详细通信地址、真实姓名(发表可用笔名)、本人联系电话(高三同学最好能附上家庭收信地址和收信人,以备毕业后联系之用)

请别再叫我孩子

王雪

总觉得自己还小,时光仿佛永远停留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可事实上,年纪早就来到了成人的当口。比自己稍大的同学,有的已经结婚生子,走在大街上,路过的孩子会叫我一声阿姨,有的时候开始疑惑,“90后”的我们究竟是已经长大还是当初的那个小孩子,已经成熟又或者依旧幼稚?

高考结束的这个暑假,我有了一份暑假的工作——在一家快餐店当服务员。上夜班的时候,从晚上7点一直要站到第二天早上7点,整整12个小时,腿常常疼得抬不起来。半夜的时候,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只能在柱子上靠一会儿,但被老板或者领班看到,还是会被训斥一顿。面对工作的艰辛与委屈,常常会有辞职不干的念头,可到最后还是忍了下来。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还有其他的员工不也跟我一样吗?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做不到?

慢慢地习惯,学会忍受,学会在遭受斥责时沉默。试着和其他员工打交道。就这么一步步踏入我不熟知的领域,有那么一刹那,突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不仅仅只有年纪,还有心智也是真正地成熟了,不再是个冲动的孩子。

我向来不知道成熟的界限是什么,是眉眼不再稚嫩的照片,还是对父母越来越关心的态度?这个夏天,我却在工作中学会了如何生存,还有对未来、对信念的坚持。这就该是真实的成长吧,心里有个声音在悄悄地呐喊

“请不要再叫我孩子!”

原来成长,并没有具体的形象和过程,它仅仅是一种自我感觉。终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十八岁的成人礼上见证到自己的成长。

我有我的倔强

吴旭莹

我是“90后”的一代,被贴着“非主流”的标签,生活在“拼爹时代”里的一个普通人。

大多数的“90后”都被父母们送去了各色的培训班、补习班,只求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能跑得更快些。没爹可拼的我,还有那些和我一样没有强力后台支撑的同龄人们,也被给予了更多的期望,背负着更沉重的压力。来自于家庭,父母那殷切盼望我们好的眼神,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来自于学校,老师那急切希望我们能够更上一层楼的心情,同学之间成绩的互相比拼;来自于社会风气,你不拼搏就会落于人后。

可“屌丝”如我却偏偏拒绝了父母的安排,尽管我的数学始终是学习中最薄弱的一环,但我却下定了决心要自己跟自己抗争一回,凭借自己的力量扫掉前进路上的这个障碍。或许,这就是我们“90后”的“非主流”,就是我们的叛逆。

其实并不是真的叛逆,我们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对于生活的足够自理,我们敢拼敢想敢闯,我们期望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的一些现状,希望努力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体验不同的角色,对话这个社会,对话这个世界,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去证明我们也一样能行。而我们的内心世界,又有几人能懂?

此生,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能做真实的自己。叛逆、“非主流”不过是年轻的倔强与不退让。我们不断地告别昨天,告别过去的自己;我们不断地展望明天,期待崭新的自己。

怀念17岁时的单纯美好

滑艺

21岁,还算青春吧,眼角没有鱼尾纹,脖颈光洁,笑声清朗。可当我在看见高中毕业时的合影里穿着校服,如花的笑靥,就开始想念那年的17岁。

17岁,白色校服里年轻的身躯,肩上松松垮垮的包,骑着单车飞快驶过清早冷清的大街,清风从鼻尖一直轻轻抚过短发的末梢,还能嗅到刚刚用的面霜的味道;17岁的教室里有我的课桌,椅子下用粉笔字写着我的名字,同桌不停地进进出出,厚着脸皮向我借周末作业,抢我面包里的火腿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最向往的爱情也唾手可得。大学校园里迎面而来的一对对紧握双手,公寓楼下一个个恋恋不舍的拥抱,一场场别出心裁的表白,大束大束的玫瑰花在风中张扬着,伴随着女孩子飘逸的长发和男孩子的旦旦誓言,一句“我爱你”轻易就脱口而出。

我突然想起17岁的一个晌午,课桌里羞涩的一只百合默不作声,没有署名的卡片,我把它小心翼翼放进书包生怕别人发现。17岁的爱,就在舌尖上打转,在教室门口徘徊,却无论如何无法说出口,甚至害怕被偶然经过的风听见。

可如今,17岁的一切都渐行渐远,渐渐模糊,可能突然在某个午后,又清晰地浮现,淡妆浓抹地向你微笑招手,明亮而耀眼,继而消失。像掉进时空隧道,与曾经17岁的自己打了个照面,然后走进人群,把淡淡的惆怅装进口袋。想来也许可笑,作为“90后”的新新人类,我竟然在这里伤春悲秋地怀想过去,在越来越喧嚣的尘世里,17岁时的干净、纯真、含蓄就像幽幽紫罗兰的香气,在夜深人静时偶尔又茁壮起来。

回不去了,往事如风如烟,袅袅升天,被时针搅碎,尘封于昨日。未来,希望一切如愿。

上一篇:英伦之旅:那些从内心开出的鲜花美不胜收 下一篇:斯坦福:“自由”就是大学的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