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01 07:26:06

广东南海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395.6 R194.3

【文章编号】1000-9817(2012)05-0608-02

【关键词】生活质量;精神卫生;回归分析

生存质量作为一个健康与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正在成为

医学或社会发展的目标。生存质量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普

通人群的生存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价以及卫生政策评估

等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的生存质量问题成为

国内外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本研究采用简明

健康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对广州市九江镇中小学教师

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

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广州九江镇3所中学与11所小学的774

名教师,进行生存质量现况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74份,回收

问卷690份,有效问卷592份,有效回收率为85.8%。其中男

性240名,女性352名;平均年龄为(36.7±6.5)岁。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教师

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学校、学历、婚姻状

况、教龄等。

1.2.2 生存质量调查 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中文

版)进行调查。SF-36包括11项36个问题,全面概括了生理、

心理、功能以及主观感受等方面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功能

(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

(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除以

上8个健康概念之外,还包括健康变化(HT),用于评价过去1a

内健康状况的总体变化。各领域得分用李克累加法,按最后题

值计算原始分数,再用标准公式计算各领域转换分数。得分的

高低直接反映健康状况的好坏,分值越高,健康状况越好。

1.2.3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要求

被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统一指导语完成答卷,团体施

测,问卷当场回收。

1.2.4 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使用频数分布对资料进行统计描

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推断和比较分析,采用多元

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 结果

2.1 中小学教师SF-36各领域得分人口学分布特征

省级学校教师的PF、RE和MH得分明显低于区级和市级

学校(P值均

BP得分明显低于女性(P值均

于>40岁组和

组和30~40岁组均低于>40岁组(P值均

分40岁组和30~40岁组(P值均

居教师BP得分量高于分居的教师(P

PF,RE、MH得分低于过得去组和小康组(P值均

分收入较少组高于过得去组和小康组(P

RP,GH,RE,MH维度低于

组高于>10a组和

2.2 中小学教师SF-36各领域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

分析以生存质量各维度作为因变量,人口学特征为自变量进

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学校和家庭收入对PF值具有

显著的预测作用;性别、夫妻是否两地分居和家庭收入对RP值

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性别对GH,VT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家庭收入和教龄对RE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性别、年

龄和家庭收入对MH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P维度与SF维

度没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

3 讨论

研究认为,教师的生存质量不仅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还

直接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此,在

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必须重视教师的心身健康问题,这是

一个关系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生存质量

人群分布特征的探讨有利于找出防治重点,从而促进整体健康

水平的提高。

本次调查发现,省级学校、女性、30-40岁、夫妻分居、家庭

收入低、5~10a教龄的教师生存质量较差。进一步回归分析

发现,学校对PF和MH有显著影响,省级学校的教师生理机能

和精神健康差于市级和区级学校。生理机能主要测量健康状

况是否妨碍了正常的职能,而精神健康主要测量激励、压抑、行

为和情感失控、心理主观感受4类精神项目。出现该差异可能

是由于省级学校的教师面对的学校整体工作要求、工作绩效压

力(如升学压力)等比市级和区级学校的教师大所致。

性别是影响教师生存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相对于男教

师,女教师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问题更

为突出。躯体疼痛测量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精力测量个体对自身精力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受,情感职能测

量由于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笔者推测,女教师的躯体

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问题更为突出可能与其情

绪敏感有关。但许有云等的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其可能

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另外,家庭收入、教龄、年龄和夫妻分居也是影响教师生存

质量的重要因素,30~40岁、5—10a教龄的教师工作上正处于

上升阶段,又是家庭的支柱,因此生活与工作压力最大,角色冲

突也最大,这势必造成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生存质量

下降。纵观已有研究发现,影响教师生存质量的因素虽然各有

异同,但绝大多数均认为经济收入、年龄和婚姻是影响教师生

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今后应对省级学校、女性、30~40岁、5

~10a教龄,特别是夫妻分居、家庭收入低的教师给予更多关

注。目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仍然使用传统的思维,强调待遇

留人和事业留人,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上,更多注重对教学能力

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缺失了相应的心理健康调节的培训。如果

能在教师教育培训系统中导入教师心理干预系统,可能会有效

的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教师队伍中

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预防重大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使教

师愉快工作,和谐发展。

4 参考文献

[1]黄晶,袁常蓉,徐燕.姑息患者生存质量测评量表综述[J].

护理杂志,2006,23(10):45—47

[2]艾永梅,余红梅,姚尚满,等.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

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108-1110

上一篇:太空探索史上女性创造的10个“第一” 下一篇:风扇车的年代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