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时间:2022-08-01 07:23:2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里对行为和选择的探讨分析,根据自己理解先解释了亚氏对行为和选择的理解,再通过亚氏所表达的理念,对现阶段我们道德行为进行反思。

[关键词] 意愿;行为;选择;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140-1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里详细讨论了人的行为所带来的善恶结果,以及行为所引发的结果善恶是否与行为主体的意愿相符合。具体来说就是探讨并分析人在做出行为并带来善或恶的后果时,其行为动机是否出于意愿或违反其意愿。

在亚氏看来,德性同感情与实践相关,既然出于意愿的感情和实践受到称赞或谴责,违反意愿的感情和实践则得到原谅甚至有时候得到怜悯,研究德性的人就有必要研究这两种感情和实践的区别。首先,亚里士多德将违背意愿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被迫的,另一种称为无知的。我们主要来看亚氏如何判定行为是被迫的,他认为,一项行为如果其始因是外在的,即行为者就如人被飓风裹挟或受其他人斜坡那样对这初因完全无助,就是被迫的行为。比如被绑匪劫持的人质在绑匪的威胁下,向自己亲属求救,来让匪徒获得其所需求的利益。这显然属于一种被迫行为,也就是违背行为者意愿的行为。作为人质的家属为了拯救人质而去满足绑匪需要的行为又是否出于意愿或违反意愿呢?亚氏认为,这种实践行为是混合型的,即他行为的一部分是出于意愿,而部分是违反意愿的。但是更接近于出于意愿的。因为,在人质被绑匪威胁下向其求助的时候,其亲属所做出的行为是被选择的,行为的目的就取决于做出它的那个时刻。行为是出于意愿还是违反意愿,只能就做出行为的那个时刻而言。其亲属为了营救人质而选择满足绑匪需要所做出的行为始因是在他自身之中,也就是说做与不做在于行为者自己。所以这样的行为是出于意愿的,虽然,如果抛开人质被劫持的环境来说,满足绑匪意的行为显然是违反意愿的。在类似的混合型行为,有时候人们因为为了伟大而光荣的善的目的,即使做了耻辱和痛苦的事,也会受到原谅,甚至赞扬。而相反,在没有高尚的善的目的而做出巨大的耻辱的事会受到谴责。

亚氏指出,我们有时候很难决定,究竟应当牺牲什么、选择什么,或者,究竟应该为获得某种东西而忍受写什么。但是更加不易的是坚持已做出的决定。

亚氏紧接着在第二部分讨论了选择,他认为选择与德性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并且比行为更能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因为选择虽然是出于意愿的,但两者并不相同。出于意愿的意义比选择更广些。他举例说因为儿童和低等动物可以出于意愿地行动,但不能够进行主动的选择。另外,有些突发的行为可以说是出于意愿,但不能说是选择。在探讨选择时,亚氏首先反驳了有些人把选择等同于欲望、怒气、希望或者说某种意见。他认为选择是包含了逻各斯和思想,它的意思是先于别的而选取某一事物。所以不像欲望和怒气一样,为无逻各斯地动物所共有。其次自制者的行为才是出于选择,而不能自制者的行为才是出于欲望的。而欲望恰恰和选择相反。第三,亚氏认为欲望是对于令人愉悦的或痛苦的食物的,选择则不是。更不能把选择看做怒气,因为出于怒气的行为和出于选择的行为更是相去甚远。

选择似乎总是对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物的。选择主要在于区别善与恶。要成为具有某种品质的人,是由于我们对于善或恶的东西的选择。

选择取决于知,善恶取决于行,从知到行,行难于知。一个真正有德性的人才能做到知行的真正合一。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即使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纵使再多的人劝阻,也坚持选择饮下那杯毒酒,从而成全了法律。更是使自己德性的光辉永恒闪耀在历史的夜空。

道德更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体现。对于现在的我们,道德与知识的教育,使我们具备了知或者说求知的能力,知很难,但更难的是行,即使当我们在知的前提下,又是否能付诸于行,这是我们需要进行反思的。现阶段中国,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愈发严重。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类似“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挑战社会道德伦理。难道是因为这些造假者无知,从而才违背意愿做出这些下三滥的行为?显然不是,巨大的利益所引起的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催生。我们可以看出,在已知的情况下,没有坚持自己知的决定,所带来的恶,并不见得比无知所带来的恶要小。也就是说,对于道德来说,知性的合一更是尤为重要。当我们面对摔倒的老人的时候,我们所具备的道德和良知会告诉我们应该去把老人扶起来,但是由于害怕被讹诈,我们会犹豫自己的选择,最后往往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一走了之,在这种时候,知又有什么用呢?(虽然现阶段中国出了不少摔倒的老人讹诈好心人的例子,如最著名的“彭宇案”。)但你所应当坚持的是你自己的所具备的道德准则或者说你的所知,做一个有德性的人,追求善的人,即使真遇到了不好的结果,但我们依然选择了对善的坚持。正如哈维尔所说,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12.

上一篇:特殊群体大学生教育管理及保障体系研究 下一篇:圆悟克勤对“祖师西来意”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