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参与立法的思考

时间:2022-08-01 05:33:08

弱势群体参与立法的思考

【摘要】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国家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指标,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民主法治发展的程度。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扩大弱势群体的立法参与程度,使其诉求能够得以表达,是所制定的规范能够更符合法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弱势群体;参与立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133-01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因此,我们更应该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来帮助弱势群体。

一、扩大弱势群体参与立法的意义

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国家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指标,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民主法治发展的程度。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扩大弱势群体的立法参与程度,使其诉求能够得以表达,是所制定的规范能够更符合法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证弱势群体地参与立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得到广泛认可与遵从的重要前提

从某种角度来说,法律是一种“社会契约”,在这个“契约”的制定、生效过程中,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参与的权利。只有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每一种群体都拥有了能够在立法过程中表达诉求的能力和途径,我们的法律制度才更符合法理的要求,法律规范才能更为公众所理解、接受、遵从。

(二)保证弱势群体充分参与立法是实现法律制度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要保证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单靠数量有限的领导干部去深入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够的。缺乏了弱势群体参与的立法,往往容易留下制度上的漏洞或者对部分人的不公。法律法规是一种作用极大的社会关系调节手段,每一部法律的出台都意味着一部分利益的调节机制的建立。应当鼓励、支持弱势群体参与立法,疏通弱势群体与立法机关的交流渠道,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反映实际情况、准确的表达利益诉求。

(三)保证弱势群体有序的参与立法是缓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当前突出的矛盾就是社会分化严重,贫富差距较大,由此带来的社会地位差别,使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对立突出、矛盾尖锐。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立法,使各种利益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够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意见和要求,共同促成权力机关制定兼顾各方利益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或其它政策性文件,能够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缓解社会矛盾。

二、弱势群体参与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较低。虽然弱势群体可能人数众多,但是由于他们掌握的资源很少,所以他们的声音很微弱,他们对利益的表达也很难在社会中发表出来,在涉及他们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要靠政府和大众媒体来为他们说话。在制订法律法规等带有利益调节性质的规范性文件的时候,弱势群体的参与能力明显偏低。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能力不足、渠道不畅、环境不佳与组织不到位等。

三、提高弱势群体参与立法的途径

(一)提高弱势群体的知识文化水平

弱势群体往往受教育机会比较少,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各项规范制定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弱势群体就没有参与制定法律的必要,相反,文化程度偏低的一部分弱势群体朴素的社会生活意识和简单的社会关系更需要得到现代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因此,必须保障弱势群体聚居地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文化教育,逐步提升弱势群体的文化水平,赋予其反应诉求的能力。

(二)增加弱势群体的法律知识

立法是一项程序性科学性较强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参与主体必须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而目前我国的弱势群体很少具备这样的知识。我们国家普法工作开展了二十多年,但这项工作很少覆盖到弱势群体,造成最需要法律知识的人群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影响到他们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自身意愿的表达。

(三)畅通弱势群体参与立法的途径

从我国目前的制度来看,弱势群体没有立法的直接参与途径。弱势群体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通过人大代表间接表达自己对待表决法律法规的意见;二是通过社会舆论等影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出台、修订。由于弱势群体自身各种因素的限制,其表达立法意见的积极性不高;人大代表并非专门的职务,对接收和表达弱势群体的意见缺少条件和基础;政府与弱势群众之间缺少规范固定的沟通桥梁与纽带,弱势群体的立法意愿难以进行有效的整合、集中、上达。要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将沟通的触角延伸到弱势群体,让其意愿能够方便、有效地传达给法律的制定者。

(四)优化弱势群体参与立法的环境

弱势群体在经济、文化、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弱势,导致他们的声音很微弱,成为政治上的“沉默”群体。针对弱势群体的立法,往往成为方便各个行政机关提供管理依据的手段,弱势群体只能被动接受。要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及时地将立法的计划与征求意见稿广泛公布。

参考文献:

[1]李强.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3]李文鹏.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思考[J]学习论坛,2008(7).

[4]冯书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J].人民论坛,2005(2).

上一篇:论边疆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紧贴实际聚焦使命 加强警营网络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