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关节病的预防

时间:2022-08-01 04:34:37

浅谈骨关节病的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98-01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的营养、多样及绿色无公害化的要求已不断地提到日程上来。然而对于人们尤其是中青年人在均衡饮食上可能重视不够,再加上年龄段的不同,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有所淡薄,从而容易过早引发一些骨关节方面的退变如骨质增生、疏松及椎间盘突出等。那么,对于这些情况的发生该如何预防呢?

食物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骨质疏松作为一种病态,是骨在量上的减少,即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可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如坏血病等。老年性骨质疏松较常见,其原因尚不明确。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为疼痛、畸形和骨折。疼痛最多见于背部,多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躯干短缩、驼背,肋骨骨折较常见。股骨颈和克雷氏骨折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我们知道科学的饮食观念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维持人体机能的微量元素不可轻视。简单介绍如下:

维生素C的缺乏 除易降低机体自身免疫力外,周身骨质还可显示疏松。通常我们所说的骨刺就是因为人体内维生素C的缺乏而出现的骨质增生。

维生素D的缺乏 如“O”型腿或“X”型腿等佝偻病,即软骨病,临床表现为骨痛、压痛、畸形及近侧肌无力。另外骨畸形可以广泛发生,如椎体双凹变形、骨盆缩窄畸形、驼背、胸廓变形等。病理性骨折也常见。当然,过量地服用维生素D也会导致软组织内钙沉积,引起骨质疏松、硬化。据有关临床资料报道,维生素A的缺乏可致严重的眼视网膜和角膜病变及骨质稀疏等。贫血的发生与铁、叶酸、维生素E、维生素B6的缺乏有关等。某些五谷杂粮如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软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儿童营养不良会导致骨质发育异常,如骨发育延迟或畸形等。营养均衡很关键,可见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饮食结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吃的大米、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食物中就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中老年人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多吃些排骨、大豆、鱼、每天坚持喝上一杯牛奶或者豆浆以补充体内所需的钙质等多种维生素,对于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各年龄段好发的骨关节病

30-40岁的年龄 主要是颈椎或腰椎的生理功能改变,且病变部大都在第5-6颈椎间、第6-7颈椎间和第4-5腰椎间、第5腰椎-第1骶椎之间。其临床表现为腰、颈部肌肉活动受限、僵硬伴有头痛、头晕,四肢放射痛以及感觉异常,临床上称之为肌肉劳损,严重时可出现腰、颈椎间盘突出等。其原因可能是受工作性质方面的较多影响如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久坐或坐姿不良等,俗称“职业病”。由于平时缺少活动,骨骼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导致骨关节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引起过早的退变。长期不良的工作方式,是该病的发病率趋高的主要原因,并呈现低龄化,应引起重视。

40-50岁的年龄 主要是腰、颈椎骨质增生、疏松等改变,除上述所讲到的问题外,其退变的性质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逐渐增高。据统计,41岁以上无症状的颈椎退变,数年后有近1/3的人出现颈椎压迫症,有证明颈椎病是颈椎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当然,外伤、生理或病理因素带来的影响不除外,例如骨质疏松可引起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侧弯,腰骶椎隐性裂可引起关节疼痛、骨骼发育畸形,慢性骨髓炎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50岁以上的年龄 由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较弱,对于一些微量元素特别是钙质的吸收会有所下降,随着活动量的减少,加快了骨关节的退化。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容易诱发一些骨关节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痛风,严重时可导致病理性骨折。临床表现主要见于腰、颈部肌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如僵直、驼背、侧弯、肌肉酸痛及四肢指(趾)关节的肿胀、疼痛、僵硬、麻木。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必须重视科学的饮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骨关节病变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

上一篇:西药房头孢类抗菌药的临床使用调查研究 下一篇:对于中专体育教学应用游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