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装设计中环保材料的运用

时间:2022-08-01 04:18:36

论服装设计中环保材料的运用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低碳生活的推广,人们的环保意识已逐渐提高。而在生活中,环保不仅仅指减少一次性碗筷的使用,它还指对生活废旧材料的加工、回收及其重复再利用。如今,环保的理念也同样深深地渗入到服装设计中来。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注重采用不同的环保材料来展现不同服装面料的质感。本文首先介绍了环保材料的含义,环何材料的分类,进一步探讨了环保材料如何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来,引出环保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而使人们更加重视环保材料的运用,增加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保材料;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81-01

一、环保材料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环保材料是指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认证,达到环保标准的材料;从狭义上讲,环保材料一是指采用天然纤维,使用无害于人体的化学剂、色素,严格控制甲醛残留、卤化染色载体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具有无污染、无公害作用;二是对人的身心愉悦作用,不仅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愉悦人的精神。

二、环保材料的分类

(一)可回收的纺织品

我们都知道,回收利用是环保是直接的做法之一,而对于纺织品而言也是一样的。现在已经出现能过回收合成的纤维制品制成窗帘,地毯,鱼网等。这些可回收纺织品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增加了其回收利用的机率,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能源材料纺织品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纺织品纤维的直径越小,传导热系数就越小,隔热保温功能就越强。因此,相同的保暖性,利用纤维直径较小的能源材料可以比普通纺织品的原料消耗得少,从而达到节约原料,实现环保的目的。例如一些保暖衣,冲锋衣的材料都是选用了纤维直径较小的能源材料制作而成的。

(三)可分解纺织品

可分解纺织品的生产和应用,可以减少废旧衣物的积累,从而根本上减少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破坏。另外,有些可分解的纺织品,在回收后经过一定的条件分解后,还可以制成其他产品,发挥出新的功能,十分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

三、环保材料的运用

(一)柔软性环保材料的运用

常见的柔软性服装材料能常为生态纺织品,即轻薄的棉、麻、丝等等。服装设计师通过这些材料,可以使服装具有良好的亲肤性以及舒适的穿着感。

(二)光泽性环保材料的运用

光泽性环保材料就是指那些表面光滑或能够反射出光泽的环保面料,这些面料除了天然绸缎等生态纺织品外,还可以是由环保的无机材料制成的能源材料纺织品。因而在低碳环保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舒适感。这些面料通常运用于舞台服装或者晚礼服中,能过与装饰元素的结合,形成璀璨夺目的舞台效果。

(三)透明性环保材料的运用

常见的透明性环保面料有丝、棉织物等等,例如缎条绢,纱等等,以及一些极其轻薄的棉、麻纺织品等等,这些面料通常轻薄凉爽,夏天穿着该类面料舒适性较强。这些面料由于其通透性的特点,多被服装设计师运用于女性服装设计中,达到神秘、优雅、性感的视觉效果。以往,透明性环保材料多运用于晚礼服与舞台服装设计中,而随着现代女性日常着装风格的多元化发展,这类面料已逐渐运用于休闲服装、职业装的设计中来。

四、环保材料的特点

(一)环保无污染

环保“零污染”是环保材料最突出的特点。在消耗全部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最低。如何通过利用先进的纺织技术,研发出更加低碳环保材料,成为现在面料研发商与服装设计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而绿色环保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改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新型服装材料必须更加注重环保,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

(二)舒适性

舒适性是环保材料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衣服除了款式新颖以外,还必须穿着舒适,才可以深受欢迎。这些环保材料不仅吸湿透气强,轻质、保暖,回弹性好。而且从视觉效果上看,环保材料的质感非常的柔软,光泽较柔和自然,适宜四季气候,穿着十分舒适。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低碳生活的向往,我们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购买衣服的时候,除了留意款式与尺寸外,会更加注重选择环保材料的衣服。而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也会把他们的重心转移到环保材料的选择上来。因为人们会逐渐地明白,环保性的服装材料不仅仅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环保材料制作的服装还具有舒适性高、安全功能强,防辐射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和血液循环,防止皮肤疾病的发生。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未来这些环保面料将会被大范围地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来。同时,我们也坚信,会有更多的环保服装面料会被发现,迈入真正的环保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刘国联.服装材料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6).

[2]邓跃青.现代服装设计[M].青岛出版社,2004(9).

[3]花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5)..

上一篇:影院前厅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