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创作的趋繁倾向

时间:2022-07-04 11:17:21

论书法创作的趋繁倾向

摘 要:书法艺术与世上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质到文,从朴到妍,从俗到雅,从粗到精,从简到繁的历史进步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开始摆脱实用性的制约,以新的艺术观及其创作方法与审美效应展示其艺术本体意义上的独立的存在价值与美学意义。书法创作也有了由朴素到华丽、由简到繁的过程,走向趋繁倾向。本文从书法趋繁倾向出现的原因、意义分析了书法创作中趋繁的倾向,进而分析了书法创作中如何繁中求简,使书法创作在由繁-简-繁的反复过程中不断提升。

关键词:书法;繁;简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97-01

书法艺术与世上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质到文,从朴到妍,从俗到雅,从粗到精,从简到繁的历史进步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开始摆脱实用性的制约,以新的艺术观及其创作方法与审美效应展示其艺术本体意义上的独立的存在价值与美学意义。书法创作也有了由朴素到华丽、由简到繁的过程,走向趋繁倾向。

书法创作中趋繁倾向的出现首先是由于创作主体的需要,现代书法家的情绪已远不同于古人,他们利用繁复的创作方式、技巧宣泄自己的情绪。其次,欣赏者的审美需要,需要欣赏富有现代意义的书法作品。审美经验,是受到当时当地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的。因此,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于是也就积累了崭新的审美经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受现代生活的影响,今天的欣赏者迫切的想要看到反映这个时代的书法新风貌,人们喜欢华丽的审美趣味,趋使书法创作走向笔墨技巧的丰富多变、款式的新颖多样、内容长篇巨制的趋繁倾向。第三,创作楷隶篆书体的创作特点,使创作需要用繁笔书法。在书法五体中,楷隶篆三体的创作是创作中较为周到、完全的,每一根线条都不可轻易省俭,楷隶篆的创作就不可能走向简练。第四,由于社会物质、思想文化的变化,书法创作由古代的书斋文化走向展厅文化,也是驱使书法创作产生趋繁倾向的原因。

书法创作的趋繁过程,首先体现在技法由简到繁的变化。在书法的起源时期,书法的实用价值大于艺术性,用笔没有中锋、侧锋之分,也没有提案的概念。随着书体的演变,真草隶篆行俱全,五体的技巧也应运而生,多种风格的确立,各种笔法、墨法、章法的运用,书法的技法不断丰富。随着书法实用性的减弱,艺术性的增强,现代书法创作中,书法技巧也不断丰富,线条的驰骋连绵、纡曲环转,水墨的润化层次,结体的夸张。书法创作中的技巧越来越多,有古人发明的,后人继承并加以发扬的,也有后人不断发明创造的,因此书法创作中的技巧不断的丰富趋繁。其次,书法创作的形式也由简单向多样化发展。传统书法的创作形式,都是古人在不同的年代,从实用开始发展的。比如信札、手卷、册页、尺牍,随着大幅纸张的生产和使用、房屋规格的变化,又出现了中堂、对联、条幅、横幅等多种形式。古人的纸,是以洁白与光滑为美的。我们在博物馆看到唐宋人的摹本,皆用名贵的硬黄纸,据记载,新的硬黄纸“晶莹剔透”,而我们所见,却已是深赭石色。而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变、展览至上等观念的影响,现代书法创作的形式多种多样,纸张的颜色五彩缤纷、各种炫耀夺目的色宣,书法的形式繁琐多样化。第三,书法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小篇短章向长篇巨制发展。

书法创作中的趋繁倾向,对书法创作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它使创作者掌握书法艺术所需的各种技术,精通于所写书体的繁笔技巧,书法创作时能够水到渠成;技巧娴熟,增强创作者对笔墨线条的理解。书法线条中的繁笔技法,表现出书法艺术所需的各种技巧,体现了书法线条的运动态势, 魅力十足,线条冲撞、牵连、造势、取险、借力,?但又强调“极笔势”而不失控制。如王铎、傅山、黄道周的行草书都是行草中的繁笔,用笔达不到简明的程度,但却魅力十足。观王铎巨轴行草,字形险绝奇宕,运笔如疾风暴雨,而提按顿挫交待得明明白白,一丝不懈。其次,创作中的能表达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尺幅的巨大,线条的提按顿挫、露张的潇洒,墨法的多变,使创作者感情淋漓尽致的宣泄。不同的笔法,形式多样的线条,能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第四,创作的趋繁倾向能增加作品的信息量,给欣赏者传达更多的信息。第五,书法创作不断地由简到繁,不断的发展技法,创新形式,丰富线条的表现力,有利于每个时代的书法家不断发现、创新,促进书法的发展。

趋繁的书法创作是书法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书法创作是一个由简――繁――简的反复过程。随着书法创作的发展,书法创作中的内容、形式不断的由少累多,由简至繁。但是书法创作也不是越繁越好,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趋繁的趋势,如书法创作技巧中沉醉于执笔,用笔的技巧,走入细碎、繁琐之境,反而会制约书家的发挥,不利于书法家连贯的表达情感,传达出来的信息也是破碎的。过分的追逐技巧,反而影响作品的整体性,使作品气度小,蕴含浅薄。还有现代书法展览作品中线条一味的缠绕拉扯造成浮滑凌乱、徒有花俏却毫无意义,形式一味的追求新颖多变而造成过度裁剪拼贴,内容一味的追求长篇巨制而造成的冗长繁缛之感。所以,这些巨细无遗,过程复杂,反而传达不出技巧背后的审美信息。

因此,趋繁的书法创作中,在掌握了巨细的技法之后,我们也要由繁至简,剔除无用的、合并有用的,从心灵上去表现出来,传达出创作作品背后的审美信息,给欣赏者联想延伸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阳光灿烂的日子》叙事分析 下一篇:动画角色形象设计所蕴含的艺术美特征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