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民工子弟怎么上好学

时间:2022-08-01 02:47:47

北京农民工子弟怎么上好学

在北京市五环外,大风卷着黄土,覆盖上被拆迁村庄的半截砖墙。一对农民工夫妇跨过垃圾堆,牵着刚到爸爸腰高的娃娃,抬头看着砖墙,眼神迷茫。砖墙上涂写着5个红字:东方红学校,后面画了个箭头。

从暑假开始,北京各区的拆迁波及了众多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拆迁风暴中,北京关停了24所打工子弟学校,1.4万余名学生的去向引发了全国关注。

据公益组织“打工之友”负责人张志强调研,目前,约有10万孩子在北京市没有获得办学资格的114所自办校和近50所具备办学资质的学校,接受由家长自己买单的“义务”教育。学校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乡接合部,如四环、五环以外的村庄。

小安(化名)原来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春蕾打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学校被拆了之后,她就在平谷区第二小学的六年级借读了一个学期。她的30个同班同学,和她的经历一样。

“石景山区去年拆了3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是春蕾、太和、红星小学。那里的孩子们现在都去了公立学校。”公益团体“同心希望家园”负责人马小朵说。

平谷区第一小学、平谷区第二小学从3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各年级里选考了孩子,剩下的集中到蓝天中学。蓝天中学原来收的就是打工子弟,现在将一些平房改建成了小学部,而3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也随学生到了这里。

公立学校不管是教学质量还是伙食标准都好多了,但是光饭费就要200多元,以前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一个学期总共也就600多元,离家近中午回家吃还不用饭费。更重要的是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不像原来的老师会看守到7点,家长们都忙着打工根本不可能来接。

在朝阳区,采取的办法是孩子们进“民办公助”学校。民办公助还是私立的性质,校长是教委委派的,一般是原来朝阳区的老教师或者退休的老校长。在海淀区,较多的孩子进了附近的打工子弟学校,进公办学校的比较少。而在大兴区,关闭了10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后,公办学校接收孩子的很少,除非家长办齐了“五证”。

最后的结果是,学校基本上重开或者合并,学生都回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

知名农民工子女学校项目“新公民之友”总干事蔺兆星认为,无论政府拆迁学校多么迅速,都不会出现大量孩子失学的情况。打工子弟学校会顺应市场变化,农民工家长也会选择就近转学,实在不行就搬家。

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措施不是拆了就好,而是要规范民办学校,集中资源后办学质量会得到提升。现实的经验是。700—800个学生的学校,会明显好于200~300人的小学校。现在对农民工孩子来说,问题不是没学上,而是怎么上好学。蔺兆星认为,“目前需要争取的是政府更多地支持民办学校的态度和力度,要是得不到有质量的教育,这些孩子就废了”J

张志强在调研时,听闻了一个真实而令人心酸的故事。一名老师问“长大后的理想”,很多孩子一片茫然,过了半晌一个孩子回答:“我去捡破烂,收一个大彩电,能赚10块钱。”

“在政府政策、投资办学者、老师和学生这几个群体的博弈中,教师和学生成了真正的弱势方,他们的利益保障仍亟须破题。在一轮又一轮的取缔、转学的喧闹中,城市打工子弟如羊群般被放逐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在体会知识的乐趣之前,他们已过早地品尝到了人生的冷暖。”在调研报告里,他这样写道。

(本文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庄庆鸿、徐霄桐)

上一篇:成语使用“五要”“五忌” 下一篇:2012江苏卷:释放出诸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