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技术开辟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等

时间:2022-08-01 12:46:16

“人工肝”技术开辟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等

日趋成熟的“人工肝”技术目前迎来了它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第1500位成功治愈的患者。经过25年的探索和研究,位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人工肝”技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重型肝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所谓“人工肝”技术,是一种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使肝细胞得以恢复再生,并最终挽救病人生命的医疗新技术。早在25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和她的科研团队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技术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和国家重大科研专项,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目前,这项崭新的技术已被国际医学界认定,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的新途径。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人工肝技术系统能够暂时性地取代受损的肝脏‘行使’各项功能。这包括:清除肝脏内的黄疸和毒素,补充需要肝脏自身合成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质。”李兰娟院士说。

来自浙江大学附属一院的临床统计显示,运用人工肝技术后,该院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由21.1%显著上升至88.1%;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由56.6%显著上升至84.6%。通过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显著改善;血浆内毒素和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意识障碍明显好转或消失。

亚洲人是肝病的易感人群,拥有的慢性乙肝患者占全球的2/3以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9000多万的乙肝感染者,3000多万的慢性乙肝患者。其中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高达80%,不少患者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或等不到合适的供体而肝衰竭死亡。

目前,人工肝技术已成为全国各大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方法。“人工肝技术能显著降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病死率。对于那些没有干细胞再生能力的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技术也能延缓和有效控制病情,为等待供体赢得时间。”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杨胜利院士说。

2001年,朱大伯因重症肝炎两次收到医院开具的病危通知书,在接受三次“人工肝”技术系统治疗后,他的各项指标得到控制并不断下降,在经过20多天的辅助治疗后顺利出院。

“三次人工肝治疗,我的指标很快就得到了控制。再过了20几天,我就顺利出院了。”2011年11月18日在杭州举行的“人工肝”技术第1500例成功治愈庆典仪式上,76岁的朱大伯身板硬朗,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接受人工肝治疗,起死回生的亲身经历。

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全国不少医院得到推广和运用,并有超过2万名患者因此受益。

英国研究人员找到一种应对白血病耐药性的方法

辛文

对于慢性髓性白血病中有些癌细胞对常用治疗药物出现耐药性的问题,英国癌症研究所宣布,他们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添加另一种药物来杀死这些癌细胞,从而保持治疗的有效性。

据介绍,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俗称“血癌”的白血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现在常用的治疗药物是伊马替尼和尼罗替尼,但是有些癌细胞已对它们产生了耐药性,药物不能再有效杀死这些癌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MEK的蛋白质在这些癌细胞的生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能抑制这种蛋白质功能的药物有助于杀死癌细胞。如果联合使用MEK抑制剂和尼罗替尼,那些已产生耐药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癌细胞也可以被杀死。

参与研究的理查德・马雷说,在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中耐药性是个显著问题。本次研究为此找到了一种应对方法,接下来将通过人类临床试验测试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雌激素受体改变路线致乳腺癌患者出现耐药性

钟药

英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部分乳腺癌患者对常用的治疗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其原因是体内的雌激素受体改变了“工作路线”。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能与基因结合的物质。在许多乳腺癌患者体内,就是因为该受体影响了基因的功能,从而引发致癌连锁反应。现在常用的他莫昔芬等乳腺癌治疗药物,就是通过阻断雌激素受体对基因的作用而发挥效果。但在不少患者身上,这种药物的效果并不理想。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对比了药物疗效良好和出现耐药性的患者,发现在这一类患者体内,雌激素受体与DNA链条上的基因相互结合的位置遵循常规,所以常规药物有效。而在后一类患者体内,雌激素受体改变了“工作路线”转移到其他位置上与基因结合,所以患者对常规药物产生耐药性。

此次研究还发现,在雌激素受体的新“工作路线”中,一种名为FOXA1的蛋白质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人员卡洛斯・卡尔达斯说,约1/3的乳腺癌患者都对他莫昔芬等药物有耐药性或是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复发,如果能有针对性地抑制FOXA1蛋白质的功能,也许可以改善这部分乳腺癌患者的状况。

上一篇:一个冠军身世的震撼:二十一年后挺直脊梁“回家... 下一篇:虾应怎样吃才营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