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表象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时间:2022-08-01 12:38:38

体育运动中表象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摘 要: 本文对表象训练的概念、作用理论进行了评述,并对表象训练的功能及常用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以上几个方面讨论了表象训练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表象训练 理论 方法 研究现状

表象训练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被最为广泛采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研究文献中,表象训练及相关概念的表述不尽一致,本文旨在对这些概念和理论进行评述,对表象训练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一、表象训练的概念及作用

表象训练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运动技能的掌握,不仅包括肌肉活动的训练,而且包括对大脑的心理技能的训练。或者说,运动技术的突破不完全依赖运动场上练习次数多少,更与脑中技术动作的形象有关。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不可能脱离心理因素的主导作用。人的心理活动对运动技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这种作用更大。表象演练同时还能在纠正错误动作方面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比较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在外显形态上的不同,比较动作的成功与失败在运动感觉上的不同,表象训练能为我们提供许多靠身体练习难以获得的反馈信息。

表象训练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表现在对运动技能掌握有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树立自信心和降低焦虑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成功的表象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增强自信心。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及运动员比赛的具体情况,通过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的唤醒水平进行调整,适当提高或降低运动员的兴奋水平至适宜的范围,有利于运动员在最佳的竞技状态下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所以,表象训练不仅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心理训练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运动实践中,而且在其它一些心理训练和心理干预的方法中也常以表象训练为主要内容。

二、表象训练的研究现状

表象训练研究涉及的运动项目领域越来越广,包括游泳、跨栏、射击、射箭、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跳高、撑杆跳高、网球、排球、篮球、足球、拳击、跳远、铅球、标枪、滑雪、武术、健美操、乒乓球、散打等。相比较而言,技能类项目对表象训练的研究分量更重一些,而体能类项目涉及得比较少,表象训练较适合于对复杂项目的研究。

表象训练有助于树立自信心和降低焦虑水平方面的研究是表象训练在运动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王海景在《竞技运动中降低运动员焦虑的表象认知―行为干预的运用》一文中提出焦虑不是环境刺激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环境进行消极思维的结果,可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运动员的焦虑。王海景指出,要控制应激反应,首先要控制自我认知,表象训练的认知―行为干预策略对改变运动员的认知有积极作用。他还介绍了视觉运动行为演练、压力预防措施、压力控制训练、表象转移训练、成功情景表象训练5种表象认知―行为干预措施,为我们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提供了一些依据。

心理训练作为运动训练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它的实施必须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树立心理训练为运动训练服务的指导思想,并充分运用这些心理训练的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克服外界干扰和生理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也是科学研究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此外,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大多是表象训练,对运动技能学习掌握有辅助作用,主要以运动成绩和技术评定作为评定表象训练作用效果的指标。表象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是指运用表象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把回忆技术动作作为练习的重要手段,在对技术动作的反复回忆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要领和精确的肌肉感觉。这其中对方法的探讨比较多,比如,表象训练的基本过程和教学程序,学生独立进行表象训练,提高自我控制意识的能力。

表象训练对于成套动作的项目(如武术),巩固的机械动作(如体操),以及较复杂、难以掌握的动作学习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从表象训练的特点和体育教学实践应用的特点进行分析的。例如,成套、固定的动作都严格规定了方向、幅度、力量等;对于含有重复的感知和要求有较好的视协调因素的动作,虽然动作复杂,方向路线多变,力量不同,教学难度大,但学生把分解的动作在脑中重现,仔细体验每个细节和程序,反复练习,能加深动作印象,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象训练的理论

表象训练的理论主要是对表象训练的作用机理的理论解释,长期以来一直是表象训练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有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心理技能理论、三重编码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及、注意唤醒理论。这六种理论都有自己合理的成分,但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全解释表象训练的机制,研究者们也各有观点。

(一)心理神经肌肉理论(Psychoneuro muscular Theory)

心理训练的心理神经肌肉解释已有较长的历史。该理论认为,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肌之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主体可以主动地去想象做某一动作,从而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至有关肌肉,引起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表象训练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因为生动的表象事件所激发的肌肉活动与实际的身体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在表象过程中的肌肉活动虽然很微弱,但它却是实际行为模式的模板。[2]

(二)符号学习理论(Symbolic Learning Theory)

该理论假设,表象可以发挥编码系统的功能来帮助人们理解或获得运动模式,通过表象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成功完成动作的中枢程序或蓝图。表象训练可以强化这种心理蓝图,从而使动作更加熟悉、更易达到自动化。符号学习理论认为表象训练的效果在于其认知学习,可以推断表象训练对于认知成分高的运动技能的效果好于认知成分低的运动技能。[3]而且表象训练在运动学习的不同阶段其效果也不一样。

(三)心理技能理论(Mental skills Theory)

心理技能理论认为,表象训练是通过发展或强化心理技能而影响到行为表现的。这些心理技能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技能、降低焦虑技能和增强自信心技能等。[4]表象是发展这些心理技能的重要手段。表象训练的心理技能理论将表象训练对动作或运动表现的作用归结为心理技能的改变,这克服了一些表象训练理论要么只能说明表象训练对技能学习的作用机制,要么只能说明表象训练对技能表现的作用机制的缺憾。但缺陷是这一理论并没有说明表象训练是如何发展个体的心理技能的。

(四)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这一理论认为,映像是一种贮存于人脑中的按功能组织的有限命题集。人们对一种映像的陈述包括刺激命题和反应命题两类。刺激命题是对表象情景内容的描述,反应命题是对这种情景反应情况的描述。同时,映像也包括指导如何进行反应的运动程序。[5]外显的行为与生动的表象是相互联系的,一方的变化会引起另一方的变化。外显行为中的生理变化与表象训练时的生理变化的一致性是表象训练起作用的原因所在。相关研究也发现如果表象训练中既包括反应命题的因素,又包括刺激命题的因素,比仅有刺激命题的表象训练所激发的生理反应更多。

(五)三重编码理论(Triple Code Theory)

三重编码理论由Ahsen提出,他认为表象包括3个重要的部分:映像、身体的反应和映像的含义。映像可定义为中枢唤醒的感觉,它包括所有感觉的特征,但同时又是内部的。映像对外部世界的表征使我们在与它相互作用时就象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一样。身体反应是与表象训练相伴随的生理反应。某一映像对每一个体而言其意义是不一样的,由于每一个体在表象时都会将他自己的独特经验纳入其中,因此,相同的表象训练指导语永远不会使不同的个体产生相同的表象经验。

(六)注意唤醒理论

在运动竞赛中,能否把注意力集中在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线索上与运动者的唤醒水平有关。过低或过高的唤醒水平,都会使运动员注意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只有中等或最佳的唤醒水平才能提高知觉的选择性。表象演练将注意集中于与任务有关的思维,排除与任务无关并可能干扰当前操作的信息线索。

四、表象训练的方法

想象中完成动作能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首先是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当想象中的训练和实际中的训练结合起来,即在实际完成动作之前,先在想象中完成该动作,训练的效果就更大。

在实践中表象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放松训练和念动等,许多心理学工作者建议在表象活动前进行放松,进而促进对表象的控制能力。首先是使自己的肌肉尽量放松,并达到全身松弛。如卧姿或自然放松的坐姿,闭目,想象自己最舒适的情景,这样能排除其他信号的输入,为表象活动作准备。丁雪琴提出:通过放松―表象为核心的系统心理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使他们能够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显著增强情绪控制、表象思维的能力。

如果说放松是表象训练的准备阶段,那么念动就是真正唤起表象的过程,运动员根据训练的要求唤起实际训练或比赛的动作表象,多次重复再现,与此同时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发展自己的动作表象。随着实战的发展,念动训练形成有序的成套练习。

五、结语

表象训练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进行了许多研究,国内外对关于表象训练的基本内涵和基础理论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是从表象训练效能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这使表象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其效果也在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实践中得到体现,今后的研究应根据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和赛前心理调整的需要,探讨符合不同运动项目,符合不同类型运动员的表象训练方法,使之更加具体化、精确化、实用化。

参考文献:

[1]刘鸣.表象研究方法论.心理科学,2004,(27)2:258-260.

[2]王东良.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兰州学刊,2004,(2):288-289.

[3]宋丽波.表象研究新进展及其思考.教育探索,2004,(12):75-76.

[4]刘耀荣,时倩.论表象训练原理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178-179.

[5]王珉.试论表象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55-57.

[6]李年红,章建成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132-135.

[7]唐征宇.论自我谈话技术在应激控制中的运用.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56-58.

[8]漆昌柱,徐培.表象训练的概念,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体育科学,2001,(21)3:76-80.

[9]金尧,赵秋菊.竞技运动中的表象训练.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30-31.

[10]贾燕娟.体育比赛中建立自我暗示的鉴别方法与控制技术.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1):36-37.

上一篇:关于规范大一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加强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