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时间:2022-08-01 12:33:02

【前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1新学期第一堂课的人格教育 开学第一节体育课,应讲述体育课课堂常规的概念,对学生提出一系列上课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准时上课、不迟到、有事先请假,培养学生遵守组织纪律、遵纪守法的良好意识;讲一些体育运动员的事迹和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来调动和激励学生的体...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摘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是小学教育肩负的重要责任,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更是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人格教育 人文素质 心理素质

1.前言

人格品质是现代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我国社会心理学家孔智令等人认为:人格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各种特性的配合形式。这些特性主要体现在体格、品德、心理性格方面。他还进一步阐明,健全人格应具有的特征为:其一,各主要的特征(体格、品德、性格)得到平均发展;其二,感情的冲动常受到理智的控制;其三,内心无冲突;其四,言行一致,可靠,容易受到别人的信任;其五,社会关系适应,易与人合作;其六,有较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体育教育正是对体格、品德、性格进行磨炼且能使之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最佳教育手段。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精辟阐述道:“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显然,体育具有全面育人、塑造健全人格的特征。

2.小学体育教学中各时机的人格教育

2.1新学期第一堂课的人格教育

开学第一节体育课,应讲述体育课课堂常规的概念,对学生提出一系列上课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准时上课、不迟到、有事先请假,培养学生遵守组织纪律、遵纪守法的良好意识;讲一些体育运动员的事迹和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来调动和激励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

2.2教学游戏和比赛中的人格教育

利用游戏、比赛的特殊条件和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竞争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自强意识。学生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与错判,做到文明礼貌、尊重他人,从而在规则约束下进行文明的活动,懂得遵守规则、遵守纪律、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同时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

2.3学习有一定难度的教材时的人格教育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着它具有“艰苦性”。学生要掌握技术、提高成绩、取得锻炼实效,必须战胜诸多困难与障碍。这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成功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2.4成功与失败时的人格教育

体育教学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学生通过学习,一完成教学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设定的教学比赛时,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并适当表扬,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学生的技术动作失误、比赛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要及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找到问题关键,对他们进行树立自信心和意志力的教育,使他们了解人生的挫折经历是一笔取之不尽、不可多得的财富,并知道只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才会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2.5练习中互相帮助与保护时的人格教育

教师必须强调具体的保护与帮助的要求,教会学生之间互相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共同提高的品质,消除学生在练习中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学习运动技能。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牢记自己保护与帮助的责任,培养他们对他人、集体和社会认真负责的品质。

2.6处理突发事件时的人格教育

室外体育课中学生以进行身体运动为主,发生“意外”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在课堂上一旦发生问题,教师必须沉着冷静,妥善处理,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

3.人文素质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材,对学生会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古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求有新的中国文化精神和理念来推动人自身发展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抓住各种适宜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加强本民族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从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促使人们追求自我完善以获得全面发展。

4.心理素质属于人的自然属性,对于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开发是一种基础因素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通常有以下几项基本标准:一是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二是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三是有正常的行为反应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四是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与周围的人们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自信。具备这些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我们认为:一是在教育目标中确定心理健康的内容;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特别是挫折教育);三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四是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顽强拼搏、竞争意识等品质;五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真正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健康。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变得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热情,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孔令智等.社会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体育之研究[N].中国体育报,1995.12.26.

[3]编写组.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上一篇:探求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最佳融合 下一篇:重视积累 循序渐进 立足课本 构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