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你的责任无可推托

时间:2022-08-01 11:02:37

企业:你的责任无可推托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一些人对此很是漠然。他们认为,任何企业的第一要务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创造出经济效益,就实现了它的社会责任。至于说企业的其他社会责任,有能力就做,没能力就算了。某些经济管理部门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只要所有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就能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某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甚至说,我的股东是外国人,要承担社会责任,外国人能答应吗?

随著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企业正在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不仅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企业经营和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相适应已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最近,污染、矿难、毒粉丝、毒奶粉、特氟龙、苏丹红、石蜡油……这些频频出现、触目惊心的字眼,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公民”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2006年5月份在北京召开的《财富》全球论坛上,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说,就中国的本地化公司而言,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仍然处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层面。王志乐认为,一个企业大致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纯粹挣钱、追求规模与“企业公民”时期。今天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第一阶段,一部分企业进入第二阶段。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经济人”的角色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即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所以,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既是一个“经济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

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效益不等于社会效益,局部利益不等于全局利益。而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来承接。更主要的是,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离开社会资源,企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变得相对疏远。

此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关系到整体社会经济运行成本的高低。试想,如果公交企业只愿意在最好的时段、最好的地段开设公交线路,那整个城市的交通非瘫痪不可;如果邮政企业只愿意干最挣钱的城市快递,那些寄到边远山区的信件、包裹可能就无人理会了;如果石油企业只愿意为奔驰汽车供应高档汽油,而对为广大农民供应平价柴油毫无兴趣,那么社会将会变成怎样?这么说下去,还会有很多的如果,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盈利,但它的服务却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成本,服务了人民大众。从这一点上来说,它的社会效益又是非常巨大的。何况企业承担这些社会责任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补偿。他们或者获得了行业垄断的利益,或者垄断占用了属于全社会所有的资源。

由此可见,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企业而言并非是无利可图的,而是“一本万利”。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尽管企业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又会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而且,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展示自身实力、产生广告效应的绝佳手段,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因此,企业不仅要学会怎样挣钱,还要学习如何花钱,即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相应责任,是其进步、文明的标志,借此可以赢得公众信赖,不断做大做强。因此,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既是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细细品味这些理念,其实它也不是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全新创造。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的“与人为善”、“天人合一”等,实际上也蕴含着深厚的社会责任思想。因此,面对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浪潮,我们应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把有益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步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十六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方针,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应当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摘自《人民网》2007.1.23

上一篇:张茵:一个“草根”的绿色财富 下一篇:中国企业家为何慈善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