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兜底”比养老基金亏空更可怕

时间:2022-08-01 09:19:37

“财政兜底”比养老基金亏空更可怕

对于养老保险,一些网友担心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会不会破产?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从世界范围看,迄今为止只有破产的商业保险公司,无破产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德国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20多年,一直都在良性运行;日本自1990年以来经济几乎未增长,但也未见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崩溃。社会养老保险通过责任分担、政府财政兜底,破产可能性很小。(据9月17日《人民日报》)

养老基金亏空,已经成了尽人皆知的问题。如果将此数字平均到每位公民头上,养老基金大约欠每位公民1230元人民币。更恐惧的是,这个缺口,还在每年拉大。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蕴岭曾对媒体表示,中国养老金亏空已经达到1.6万亿元。更有学者推断,养老金缺口在2013年将达到18万亿元,到2033年会达到68万亿元。为缓解此局势,“延迟退休”之说甚嚣尘上。如何破解养老基金亏空难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

专家说,“政府财政兜底”,破产可能性很小。这自然是一个办法。单纯从养老金“空账”这一件事情上讲,用财政的力量弥补缺口,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细细一想,发现也有不少问题。政府公共财政来源于纳税人,这部分钱应该怎么用,应该符合一定的程序正义。更主要的问题是,养老体制出现如此之大的问题,当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用财政调节、政策调节加以平衡。如果不然,“财政兜底”很可能会变成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又或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式的问题。养老金基金,极有可能是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

除此之外,“财政兜底”还有着巨大的风险。问题不在于政府财政能不能兜底、有没有能力兜底,而在于兜底的代价是什么。需要明确,“政府财政兜底”方式的本质是“纳税人兜底”。如此一来,体制上出现问题的成本便可能转嫁到了民生之上。如不其然,政府财政若想实现兜底,就意味着加大货币发行量,这又很可能会加剧经济问题,比如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等问题。

政府公共财政不能处处为体制上的漏洞买单,从而忽略掉责任承担与制度的完善。政府的公共财政,来源于纳税人,每一分钱如何花、花到什么地方都应该要对纳税人表示起码的尊重。而无底线的“财政兜底”思维至少有两点可怕之处:其一,削弱我们的问题意识与纠错能力,即遇到问题,便想到国家和政府,并且认为问题早晚会解决,这样很容易会导致形势恶化,即我们说的“累卵之危”;其二,相信公共财政是万能,哪里有坑往哪填,而财政万能就是让权力变得万能,这与本质上的市场规律并不相符,更不利于权力的成长、发育和正常运转。

公共财政职能不是为了兜底而存在,而是为了对纳税人负责而存在。这也正是“财政兜底”式思维的本末倒置之处。显然,这比养老基金空账更可怕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公办养老机构“乱象”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