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饰造型的创意与实操技法

时间:2022-08-01 08:05:06

褶饰造型的创意与实操技法

褶饰就是对立体化处理过程的升华。通过抽褶、堆积、折叠、错位、扭曲、抽缩等造型手法,使衣料不仅能满足人体体形的需要,而且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而改变褶所在服装的部位、用量又会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它既能代替省道的功能,又能用在服装不同的部位起到装饰作用。那么在服装设计中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褶饰,又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褶饰造型的归类与特点

现代服装中的褶饰造型丰富多样,应用部位各不相同,而且不同材料所表现出的褶纹效果也大相径庭,但根据褶饰的基本造型特征和制作方法的差异,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放射型褶饰造型

褶饰以一个点或局部的某一区域(腰部、胸部、肩部等)为褶纹端点的放射源,褶纹的消失点向四周规则或不规则扩散,整个褶饰造型呈放射状的装饰效果。这一类褶饰称为“放射型褶”。(如图1-3所示)

放射型褶的特点是它的端点大多集中在腰围线(前中心、后中心、腰侧点等)、肩部、领圈等位置;通过扭曲、抽缩等方式可以形成放射状的效果。褶纹朝着人体的隆起部位(如胸部、臀围)放射,放射型褶的端点总是分布在人体的凹陷部位。褶纹的形态有规则的褶裥,也有不规则的碎褶,但褶纹的线条都比较自然、柔软。同时,在褶纹端点处一般都有布艺结、套环、蝴蝶结等装饰物,这是为了对端点处的缝份进行装饰性的工艺处理。

连续型褶饰造型

连续型褶饰的褶纹呈连续的线条环绕于人体,这一类的褶饰称为“连续型褶”。即褶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端点,而这些端点通常分布于身体的对称部位(如左、右侧缝),褶纹沿各自的端点相向延伸,使其消失点相互交错连续在一起,形成直线状、弧线状或悬荡状的褶纹装饰效果,褶纹规则整齐的为褶裥,错乱随意的为褶皱。(如图4、5所示)。

连续型的褶裥的特点是它的褶纹的形态既有规律又有变化。图4是连续型褶皱,褶纹的形态都是不规则的缩皱,通过扭曲的手法而形成斜绕于人体的皱纹。连续型的褶饰总是或水平或斜向地自然缠绕人体,大多出现在人体的胸、腰部,表现出女性躯体凹凸有致的线条。通过对连续型褶的形态和造型特征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放射型褶一样,连续型褶的褶纹也有规则的褶裥和不规则的自由褶皱,褶的走向一般是横向、斜向,且围绕人体,完全贴合人体曲线。它的基本特征是褶纹的端点一般处在人体的凹陷部位,褶纹的消失点一般处在人体的隆起部位;而且总是呈现出处于人体的凹陷部位的褶裥深度大于处于人体的隆起部位褶裥的深度,这是连续型褶饰结构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此类褶饰结构处理时必须注意的技术要领。

缩皱型褶饰造型

在图6中,褶纹是通过抽缩产生的,而有些褶纹则是通过物理的方法用高温轧烫定型产生的。这种用工艺针法抽褶,或用物理的方法加热定型,将面料处理成规则或不规则、细腻或粗犷的褶纹效果,我们称为“缩皱型褶”,也称平面褶。褶纹的形态也有放射状、连续状,以及一些特殊的肌理效果。

缩皱型褶根据其产生褶皱的方法的差异,又有抽缩产生的褶纹和面料肌理处理产生的褶纹之分。经过抽缩过的布料,不仅能符合人体体形,而且产生了立体感,具有艺术美感。

构成褶饰造型的技法

褶造型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褶所处的位置、覆盖的面积的大小、强弱以及它与衣片结构的关系等。改变其中任意要素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下面以连续性褶为例,以褶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具体分析以上问题。

连续型褶饰

连续型褶主要是通过相互对应的端点折叠或堆积坯布而形成。其褶裥量由省道转移量和附加量组成,但主要是来自于附加量,而省道量通常融合于附加量中被转化为褶裥的重叠量。因此,在处理连续型褶的时候,必须通过调节相关部位的褶裥深浅来解决衣服的合体性和褶裥的平整性问题,也就是通过褶裥的深浅调节来达到省量转移的目的。

褶裥所形成的关键在于褶量的获得,这个量的来源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胸、腰省量的转移,即转移而来的省量;第二方面,是通过坯布边缘的旋转、拉伸而得到的量,称之为附加量。附加量对褶纹的形态、方向、疏密程度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转移的省量是有限的,而通过坯布旋转所得到的附加量可以比省道转移所得到褶量更大,而且它可以根据款式要求和材料特性自由调节。

处于腰部的褶饰

图9-12是褶裥形的连续型褶的制作过程,其褶的端点分布在左右侧缝上,左侧端点较聚集,右侧端点较分散,褶纹呈斜向分布。在实际制做时,首先制作左片,将坯布的胸围线和人台的胸围线对齐,在侧缝处固定,把胸省量沿顺时针方向转移到腰部,做出两个放射型的褶纹。如图9所示。

然后制作右片,由于胸围右侧位置比较平整,且无褶纹,因此,在制作时应把胸省量转移到袖窿,对其进行收省,这样才能保证该部位的平服且无褶纹的效果,如图10所示。

在左右侧缝位置折叠面料以形成褶裥,在操作的时候,左右侧缝上相互对应的两个端点要同时进行。完成后的效果图如图11,图12为样片的展开图。在人台上做褶纹,以及观察样片的展开图都可以发现,在端点分布密集的一侧(即该款式的左侧缝)其褶纹的深度会直接影响到褶纹的长度,深度越大,褶纹能延伸的长度就越长,反之亦然。同时,褶纹深的位置褶纹排列密集。

处于胸部的褶饰

图13是一款褶裥形的连续型褶,从款式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褶纹是从胸部造型的边缘线上发出,缠绕胸部,一直到后背,在侧缝处没有剖缝。像这种侧缝无剖缝的连续型褶,其制作难点就在于处理好侧缝处褶裥的深度使之平服,同时要保证褶纹能平服地环绕到后背。在实际制做时,先把褶做到侧缝处,并用别针固定住每一个褶纹,如图13所示。

然后再从侧缝处开始,把褶纹延续到后背,如图14所示。

最后取下侧缝处的别针,对褶纹的密度即褶纹的重叠量进行调整,使褶纹过渡平服、自然。这样制做的好处就是既能比较容易处理省道的转移量,又能比较容易把握褶纹的形态。从图13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胸部的褶纹比较稀疏、重叠量比较小,而在侧缝位置和胸部边缘款式线上的褶纹分布相对比较密集,褶量大量地重叠在一起,这是因为省道被转移后融合于褶裥的深度中,使褶裥的深度增加,重叠量增大。

处于领部的褶饰

图16和图17是两款褶饰处于领部位的褶饰造型服装,都是在领部采用垂荡的造型,垂荡领是一种有意识地利用面料特性和增大前领宽后,形成下垂皱褶状而达到装饰领线的手法。但是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处于同一部位褶饰,都是垂荡造型,但是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因为图16中垂荡褶饰的量要大于图17垂荡的褶饰量。

在实际制做时,首先,要构成这种垂荡造型应选用垂性强的面料,并且取面料的斜丝方向做垂荡。同时,垂荡造型必须左右片同时操作,取面料45°的斜丝方向绘制垂荡用布的中心线,准备好所需的用布。

其次,留领口的开口量,面料中心基础线对应人台前中心线,于左右肩线的横开领点位置固定面料与人台,领口即产生自然垂荡造型。提拉肩部,可适当调整垂荡量以及垂荡方向。若垂荡量较大,如图16,就需要在肩部设置褶裥,从而增加垂荡量。

然后,调整完成垂荡造型的设置,修剪左右肩线,修剪袖窿、侧缝以及腰线。由于垂荡造型不是完全的左右对称,所以左右衣片结构也不会是完全对称。

后衣片可采用斜丝面料,也可用直丝面料。只需以中心线为对称线,完成一侧一片结构的操作。

最后,平面整理前、后衣片布样,试样补正,调整前、后衣片结构。

褶饰造型效果点拔

褶饰所处的位置不同,如在领部、腰部、胸部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大不相同。用在领部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用在腰部可以修饰和强调腰部的曲线,用在胸部可以产生出一种丰满感。

褶量的不同也会营造出不同的造型,大的褶量会形成垂悬与流动感,而小的褶量产生的是一种小波纹的起伏感。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褶都有它共同特点,都是为服装营造出立体的体积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起着装饰和点缀服装作用的同时,它又有着实用的功能,即代替省道使平面的布料贴合人体体形。

上一篇:用烫钻点睛服饰的门道 下一篇:崔业松:品牌经营的核心问题是要控制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