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向思维到社会化思维的迈进

时间:2022-08-01 07:47:47

从我向思维到社会化思维的迈进

随着新《纲要》的深入学习和落实,很多幼儿园强调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发展,但自我意识并不单单是主体“我”,它还是一个社会化的指标,社会化就需要有与他人的交流,而2-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时期,他们强调自我为中心,有强烈的独占意识,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又单纯如一张白纸,这时若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将会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一、概念界定

1.我向思维:指个人的思想受其情绪的左右,而不能与外在的客观标准相比较,即从自我出发。对于2-3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注意着周围的事物,不断从外界吸收信息,形成感觉、比成人更相信自己的感觉,其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又是不自觉的。

2.社会化思维:对于社会化的形成,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类的思考维度,从个人思考维度,上升到社会化思考维度。对于婴幼儿来说,一些社会交往引起一个逐渐结构化或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开始理解物体之间的客观关系,并且在人们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3.自我意识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指主体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能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

4.观点采择:指幼儿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而根据当时或以前的有关信息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包括考虑别人的态度、觉察别人的思想和情感等。

二、研究内容

1.通过有效的主题活动,建立初步自我与他人的概念。在入园之前,幼儿交往对象一般仅限于父母、祖父母等几个亲人,与同伴的交往机会少之又少,什么好东西都是自己的,在他们的概念中,没有他人。这种片面突出自我的自我意识不符合新《纲要》的社会目标。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社会发展目标。

①创设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个体自我。以主题“我自己”为主线进行。②通过主题活动使他们对自己与周围的人、事、物建立初步概念。以主题“我的身边”“我的朋友”为主线进行。③引导幼儿喜欢“自我”分享。

在前期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加入自我分享的概念。从“小时候的我”、“亲爱的家人”等主题,让幼儿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小时侯的衣服、自己家里人的照片、自己房间的物品等,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了解自我的同时,也去了解他人,建立初步的自我与他人的概念。

2.通过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体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观点采择是指幼儿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而根据当时或以前的有关信息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包括考虑别人的态度、觉察别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等。幼儿观点采择能力是幼儿从我向思维转变为社会化思维的核心部分。

①以角色性的区域活动,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纲要》中提到,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而这个良好的环境所指的不是教师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而是教师所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通过幼儿的活动方式间接地影响幼儿的社会。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进行游戏,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游戏。角色幼儿可以培养幼儿分享和谦让的积极自我意识行为。2-3岁幼儿对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只关心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而不能与他人协调角色的分配。处于“自我中心状态”。那么,如何设法改变这种自我中心状态,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他人呢?

A.创设“大家一起玩”的区域,启发幼儿学习轮流玩的规则;B.创设“娃娃家”,引导幼儿制定轮流交换角色的规则,让每个幼儿都有均等的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C.创设“美食餐厅”,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分工。在同伴间的交流讨论下,制订简单的区域活动规则。

②从生活实践情景入手,从中体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所体现出的语言和行为是相当真实的。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纲要》指导要点中所强调的社会性教育不仅要体现出正面教育的思想,同时也要渗透生活教育的理念,其中在抓细节的同时,更要长期一贯的坚持,将社会性教育目标借助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的特性,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2-3岁幼儿自理能力较弱,依赖性强,而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非常繁琐,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相当多的时间,因此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在生活实践中体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运用一些方法让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学会体验他人的感受 ,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3.树立榜样作用,在评价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概念。RUSHTON的研究发现,当幼儿观察慈善或助人的榜样时,他们一般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而模仿又是幼儿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榜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又具有极强观察、模仿能力,当看到之后就会去模仿,去学习。

①教师的榜样。2-3岁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将主动分享“自我”分享,引导幼儿体会到分享带来的乐趣之后,幼儿便会自觉地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的行为。②同伴的榜样。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有意识的在同伴中树立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情感得到极大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合作游戏的动机,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概念。③故事主人公。对2-3岁幼儿来说,他们都非常喜欢听一些有关小动物或身边小朋友的故事,并且无意中就会对故事中的语言和行为进行模仿。

上一篇: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 下一篇:基于强化理论设计远程虚拟实验室